茶品年代记是什么茶
什么是号级茶、印级茶、中期茶、老茶、新茶??

普洱茶历史源远流长,喜欢普洱茶的朋友们,是不是经常被很多时间概念搞得一头雾水?神马“新茶”“老茶”“中期茶”“印级茶”“号级茶”,彻底凌乱了 , 现在一次性解说清楚 , 记得收藏哦!
这些茶是按时间年份来划分的:
1)新茶:指的是新近生产出来的茶品,一般是指生产成茶品后1-3年之内的茶 。
2)老茶(旧茶):在云南当地,一般指生产成茶品后7年以上的茶 。而在广东、港台等地,10年、15年以上方可称之为“老茶” 。
中期茶的两个概念
其一:市场上原本没有“中期茶”一说,它是由“陈普”这个概念转化而来的 。只是“陈普”很难用来界定茶品的年限,于是就有了“中期茶”的概念 。有人把年限在3-5年、5-10年或10-15年的茶称为中期茶;有人把3-7年的茶也称为中期茶 。还有学者认为,从陈普与中期茶概念相似的角度看来,贮存年限六七年到十五六年的普洱茶,亦可称之为中期茶 。
其二:是指大品牌在某一精确年份之间的茶 。我们以大益和下关为例来看
1)大益中期茶:2004年、2005年、2006年三年的大益普洱茶,称为大益中期茶 。此时的熟茶表现出来的茶叶特征是,已无堆味,略有陈韵,茶气更足 。而生茶开始有变化,苦涩味转化甘滑,开始清爽 。二者无论品饮或者收藏,都是最好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大益中期茶的价位都不高 。
2)下关中期茶: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05年前后,在这段时间里生产的下关成品普洱茶,称为下关中期普洱茶 。例如:T8653铁饼(357g) 生茶,2005年以前;下关甲级沱茶(100g便装)生茶1996年-2005年 。
当然,以上两个品牌茶企的界定并非唯一标准,只是集中突出这个时间段的茶品特征而已,若要把中期茶准确定位还需要大量的科学数据来支撑,否则会给茶友带来困扰和误导 。
印级茶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期 , 私人作坊散去 , 普洱茶生产进入公私合营或国营时期 。国营茶厂出品的普洱茶饼,外包纸印有“中茶牌圆茶”和“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繁体中文字样 , 以其中间“茶”字的颜色分别命名品种 。
分别有红印、绿印、蓝印、黄印四种 。所以这一时期的出产的普洱茶,亦被称之为“印级茶” 。
代表性老茶有大红印、无纸红印、红印铁饼、蓝印铁饼等 。(注:所谓“铁饼” , 就是用金属模具直接压制成型的饼茶,因为机器压力较大,茶饼压制得非常紧实,坚硬如铁 , 故而得名 。)印级茶的制茶师傅都是从之前的号级茶庄募集而来 , 选料开始以勐海茶区为主 , 所以印级茶时期可以看做是集中力量开发勐海茶区的一个时期 。
号级茶又称古董茶
一般指的是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 。当时的私人茶庄均以“号”来命名,所以生产出来的普洱茶统称号级茶 。以圆茶为主,石磨压制,一饼350克 , 七饼一桶,外用笋叶包装,包装顶面有制茶商号标志 。茶饼不像现在用棉纸包装,裸饼,没有内票,有内飞,上面记录着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 。
代表性老茶有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车顺号等
【茶品年代记是什么茶】雍正年间,清政府设立普洱府专门控制茶叶生产,因此产生了云南贡茶,普洱茶也由此走向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当时在云南的各大产茶区中,以六大茶山名震天下,其中又以易武名列六大茶山之首 。
从道光至民国初期的90多年 , 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茶庄、茶号遍布 。当时在易武开办的茶庄商号成为今天号级茶的主阵容 。同兴号、宋聘号、同昌号、同庆号、福元昌、车顺号等等,各个易武号级古董茶奠定了普洱茶老茶的历史地位,也同时堆叠出易武茶山百年的荣辱兴衰 。
普洱茶的唛号
茶唛号用4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为该厂创制该品号普洱茶的年份,第三位数字表示该产品主拼料级别,第四位数字为该茶厂的代号(注:当时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给四家大厂定了编号: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 。

普洱茶作为商品,过去主要是边销和外销 , 大多数普洱茶其花色、级别不同饿热均有各自的茶号 。如上所说的即为普洱茶的茶号 。茶号是出口贸易工作中用于对某种茶品质特点的标识,主要用于进出口业务 。但有两点要注意:一、茶号不能用来判断茶业贮存时间的长短;二、不能作为识别经营、生产企业的标识 。从1973年昆明茶厂开始试制普洱茶(人工渥堆发酵),于1975年正式批量生产,出口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 。在这几十年的贸易活动中,云南茶业进出口公司建立了许多茶号,每一个茶号都包含了特殊的意义:普洱茶茶号代表一种普洱茶的特定品质,是小包装(散茶)、大包装(整件包装散茶)或紧压茶,为某个厂家生产 。以普洱散茶的茶号为例,前面两位数为该厂创制该品号普洱茶的年份,最后一位数为该厂的厂名代号(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4为普洱茶厂),中间二位数为普洱茶级别 。
主要是看泡出来茶叶的汤质,汤水清澈,颜色比较一致,均匀 。普洱茶呈现出宝石红,玛瑙红、琥珀红,泛青黄或者褐黑的颜色 。茶叶泡过之后的茶叶渣,有弹性,叶子伸展度好的比较厚实的是等级比较高的普洱茶 。
###其它资料参考###绿(蓝)印绿印圆茶系勐海茶厂40-50年代制作的茶品,是“红印”的姊妹产品 。勐海绿印圆茶有早期和后期之分,早期绿印圆茶也叫“绿印甲乙圆茶”或“蓝印甲乙圆茶”,早期绿印无论在陈香、樟香、滋味、茶气等方面都是一流的 。后期绿印其指是50-60年代勐海茶厂所产的大批量普洱茶 。有一部分茶品,是用新树茶菁制造,但仍以生茶方式制造 , 被称之为“绿印尾”,在普洱茶极品中,有极高的典藏价值 。
###其它资料参考###行业内人士把普洱茶近百年历史大致分为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茶三个时期 。
1、号级茶——是指从上世纪初起至1938年创立的“中国云南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止期间的私人茶庄制茶的产品 。
主要茶品有:百年同庆号(有马龙、双狮)、贡品同庆号、福元昌号(有紫票、红票、蓝票)、宋骋号(有红票、蓝票)、孙羲顺、贡品同兴号(有厚纸、薄纸)、宋骋敬昌号、敬昌号、江城号、同昌号黄文兴、同昌黄记(有红票、蓝票)、杨骋号、普庆号、车顺号、鼎兴号(有红票、蓝票)、易武兴顺祥号、易武永茂昌、福禄贡、思普贡茗、群记圆茶、猛景号、新兴号、云南河内号等等 。
2、印级茶——从1938年中茶公司成立后,生产首批红印圆茶为开始 , 至1967年,在这期间生产的茶品为印级茶 。以中茶公司成立为起点标志,从私人茶庄为主导转变成以国家政府工厂为主导生产茶叶,是一个重大转变,生产的规模和方式、产品的质量和包装特点等都有与号级茶的时代不同,至1967年中茶牌圆茶改为七子饼茶后才有标志着印级茶时代的结束 。主要茶品有红印圆茶、绿印圆茶、无纸红印、无纸绿印、大字绿印圆茶、小字绿印圆茶、黄印圆茶、圆茶铁饼等,按资料介绍印级茶大多数茶品都是勐海茶厂制造的 。
3、七子饼茶——二十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茶牌圆茶改名云南七子饼茶为开始 , 至本世纪初云南各大国营茶厂转制而告一段落 。主要茶品有昆明简体字七子饼茶、下关中茶牌简体字七子饼,上两款是早期与印级茶交错生产的 , 使用的是中茶牌商标 。上世纪80年代有:下关中茶牌繁体字七子饼(8653铁饼)、黄印七子饼(认真配方黄?。⒋罄队∑咦颖⑺队∑咦颖?542-73青饼、8582青饼、红带七子饼、7532雪印青饼、80年代7542和7582的厚纸和薄纸青饼、88青饼等等 。90年代后除了昆明、勐海、下关生产的传统常规茶外,印刷包装还有红大益、紫大益牌子的七子饼 。另外,还有后建的大渡岗、黎明等大型茶厂出品和茶商到各大厂订造的七子饼茶 。
###其它资料参考###号级茶又称古董茶
一般指的是清末到解放初期,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 。当时的私人茶庄均以“号”来命名,所以生产出来的普洱茶统称号级茶 。以圆茶为主,石磨压制,一饼350克,七饼一桶,外用笋叶包装 , 包装顶面有制茶商号标志 。茶饼不像现在用棉纸包装,裸饼,没有内票,有内飞 , 上面记录着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 。
代表性老茶有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车顺号等
雍正年间,清政府设立普洱府专门控制茶叶生产,因此产生了云南贡茶,普洱茶也由此走向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当时在云南的各大产茶区中,以六大茶山名震天下,其中又以易武名列六大茶山之首 。
从道光至民国初期的90多年,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茶庄、茶号遍布 。当时在易武开办的茶庄商号成为今天号级茶的主阵容 。同兴号、宋聘号、同昌号、同庆号、福元昌、车顺号等等,各个易武号级古董茶奠定了普洱茶老茶的历史地位,也同时堆叠出易武茶山百年的荣辱兴衰 。号级茶又称古董茶
一般指的是清末到解放初期 , 也就是50年代中后期之前私人商号出品的普洱茶 。当时的私人茶庄均以“号”来命名 , 所以生产出来的普洱茶统称号级茶 。以圆茶为主,石磨压制,一饼350克,七饼一桶,外用笋叶包装,包装顶面有制茶商号标志 。茶饼不像现在用棉纸包装 , 裸饼,没有内票,有内飞,上面记录着宣传文字和商号负责人姓名 。
代表性老茶有宋聘号、福元昌号、同庆号、车顺号等
雍正年间,清政府设立普洱府专门控制茶叶生产,因此产生了云南贡茶 , 普洱茶也由此走向了一个辉煌的时代 。当时在云南的各大产茶区中 , 以六大茶山名震天下,其中又以易武名列六大茶山之首 。
从道光至民国初期的90多年,是易武茶业最兴旺的时期 , 茶庄、茶号遍布 。当时在易武开办的茶庄商号成为今天号级茶的主阵容 。同兴号、宋聘号、同昌号、同庆号、福元昌、车顺号等等 , 各个易武号级古董茶奠定了普洱茶老茶的历史地位,也同时堆叠出易武茶山百年的荣辱兴衰 。
###其它资料参考###哈喽,各位茶友!上一系列的【寻茶记】,我们一同感受了信阳红茶的魅力,信阳红完篇,寻茶的步伐依旧不止,在开启新篇章前,茶在端先给各位茶友出几道题目,看看谁能全部答对!
A. 信阳红茶
B. 普洱熟茶
C. 崂山绿茶
D. 日照绿茶
▼
参考答案:B
后发酵茶:(学名:黑茶类)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属于不发酵茶类的做法,再经渥堆后发酵而制成,它是属于黑茶类 。
A. 信阳红茶
B. 崂山绿茶
C. 冻顶乌龙
D. 普洱茶
▼
参考答案:D
信阳红茶和崂山绿茶均属于江北产区 , 冻顶乌龙属于华南产区,普洱茶属于西南产区 。
A. 普洱茶
B. 崂山绿茶
C. 信阳红茶
D. 新工艺白茶
▼
参考答案:A
信阳红茶、崂山绿茶以及新工艺白茶,都是在现代社会才产制出的 , 但普洱茶的起源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 。
茶友们答对了几道题呢?
想必大家已经猜到了我们今天要探寻的茶
没错,就是普洱茶(生茶)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词”不同
随着2020年步入尾声,年度热词也新鲜出炉 。
“新型冠状病毒”、“凡尔赛文学”、“全民核酸检测”......每年的年度热词都真实反应出这一年的社会思潮、公共情绪以及人们最关注的事情 。
喜欢上网冲浪的茶友应该略有耳闻:2007年时,“普洱茶”成为了当年中国三大年度热词之一!与之共同提名的还有“股票”和“房奴” 。
不难发现,随着人们对普洱茶的认识不断深入,普洱茶的影响力也逐年提升 。
乾隆帝曾在《烹雪用前韵》一诗中提到:
“独有普洱号刚坚 , 清标未足夸雀舌 。”
普洱生茶究竟有何魅力,让乾隆帝都连连夸赞
今天,茶在端正式开启普洱生茶探寻之路
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普洱生茶的魅力
普洱,多产于云南省西南边陲,是镶嵌在西南边陲的一棵绿海明珠 。
普洱生茶的历史悠久,兴于东汉、商于唐朝、始盛于宋、定型于明、繁荣于清 。
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有言:
“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 , 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
东汉末年时期,一千七百年多前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武侯遗种”打开了普洱茶话史 。
“武侯”指的是诸葛亮,相传他南征时,曾经种植茶树 , 基诺族深信此事,并且世代相传,尊称诸葛亮为“茶祖” , 每年祭拜 。
茶马古道,就是以茶马互市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道,是民间国际贸易的通道 。
唐代《蛮书》中曾记载: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 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菽姜桂和烹而饮之 。”
史料中的“蒙舍蛮”,是指云南最早的种茶、制茶和饮茶人,“诸山”则是指巍山 , 而巍山正好是茶马古道重镇 。
“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 。”
通过史料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在唐代,西双版纳主产的普洱茶就已销往世界各地 。
古人称:“茶兴於唐,盛於宋 。”
宋代除了唐代已有的茶马交易外,普洱茶也逐渐深入内地,通过使臣,普洱茶被运输到了中原江南地区,在当时 , 上好的普洱茶被称为“紧团茶” 。
宋朝时,关于普洱茶的文字记载逐渐增多,“圆如三秋皓月轮 , 爱惜不尝唯恐尽”……
元朝虽然在整体中国茶文化中算是一个相对平淡的朝代,但是在普洱茶文化的历史长河中 , 却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 。
元朝曾有一地名“步日部”,翻译成汉语为“普耳”,这也是普洱首次出现在历史文字记载中 。
随着贸易发展 , 没有被正式命名的云南茶叶就统称为“普洱茶”,这也是普洱名字的来源 。
“普洱茶”这一名称在明朝被正式记录在史书中 , 明朝至清朝中期,普洱茶被作为贡茶送到朝廷,深受皇帝喜爱 , 此举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 。
也是在这个时期,普洱茶“六大山头”的年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
注:想必茶友们会好奇“六大山头”是什么?下期茶在端将重点讲解普洱茶的产地 , 想了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
在现代,普洱生茶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饼茶 。
号级茶
从上世纪初起至1938年“中国云南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期间的私人茶庄产制的茶品 。
印级茶
从1938年中茶公司成立后,生产首批红印圆茶为开始至1967年,在这期间生产的茶品为印级茶 。
七子饼茶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茶牌圆茶改名云南七子饼茶为开始,至21世纪初云南各大国营茶厂转制而告一段落 。
普洱的陈香韵味,一如它丰厚的历史底蕴 。从茶韵到历史 , 均成为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普洱生茶的主要产地有哪些?
“六大山头”又是什么?
最全、最系统的茶知识,尽在茶文库
行走的茶学百科库,让好茶有迹可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