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骨草什么样子
鸡骨草长什么样子?有哪些功效??

为豆科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小枝及叶柄被粗毛 。其根多呈圆锥形,上粗下细 。
鸡骨草能提高肠胃的消化能力,促进肠胃功能正常运作 。兔子的肚子反应是相对比较敏感的 , 通过兔子的实验,可以发现对肠平滑肌的影响对于正常离体家兔回肠,鸡骨草根煎剂可显著增强其收缩幅度 , 麻醉兔灌胃或肌注煎剂也能使在位肠管张力提高,蠕动略增强 。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在使用鸡骨草的时候要注意,鸡骨草的种子是有毒的,使用的时候需要将豆荚摘除 , 以免发生中毒的情况 , 本来是为了补养身体才喝的汤 , 因为疏忽导致对身体不好的影响岂不是得不偿失 , 所以一定要小心注意 。
还有一些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也要引起相当的注意,就是鸡骨草与同科属的毛相思子外形非常的相似 , 不要食用错误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鸡骨草

鸡骨草是食用兼药用的常用中草药,常见的食用方法就是用来煮水当凉茶喝,而且由于其汤味醇香,用来煲汤更是最佳绝配,至于药用价值方面,可以加工鸡骨草胶囊等等 。
鸡骨草虽好 , 但是由于很多人还不知道鸡骨草长啥样 , 很容易搞混 。再加上还有不少作者明明没见过鸡骨草,为了一己之私竟然在网上乱发布一些相似的植物照片硬说是鸡骨草来忽悠网友,这简直是在害人 。关键是跟鸡骨草相似的植物有很多种,其中一些植物甚至还有毒 , 一旦误食轻者腹泻 , 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
所以如何辨别真假鸡骨草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首先要知道鸡骨草有哪些明显的特点,这是最基本的 。
鸡骨草
鸡骨草俗称毛相思子、黄食草 。蝶形花科相思子属,属爬藤类植物 。羽状复叶,小叶8-11对,膜质矩圆形,长0.8一1.2公分 , 宽3-5毫米,基部浑圆,上面被疏毛,背面紧贴粗毛,具有极小的托叶 。夏秋季开淡红色花,为腋生的总状花序,花尊钟形 。果为荚果,矩圆形,扁平,被疏毛 。种子矩圆形,扁平褐黑色带深色斑点 。
如果上面的介绍还不能很好的辨别 , 我们总结出以下的这五点一定要记住 。
鸡骨草
第一点:真正的鸡骨草都是有绒毛的,所以也称为“毛相思子”,包括叶子、茎部、果荚都有明显的绒毛 。如果这三个部位都没有绒毛的话,一定要谨慎,如上图 。
第二点:鸡骨草的叶子都是比较薄的,背面微白,正面颜色为青色 。而且特别柔软,如果发现叶子比较厚硬又发亮的 , 一定要注意,有可能是假鸡骨草 。
鸡骨草
第三点:鸡骨草是爬藤植物,最喜欢攀爬在各种矮灌木上面生长,最关键的是鸡骨草的藤蔓还特别的柔软,粗细也比较匀称,不存在下面粗上面细的明显特点 , 而且韧性十足,就算是用力反复屈折也不会断 。所以在农村人眼里,鸡骨草的藤蔓还是一种很好的天然绳子,如上图 。
第四点:鸡骨草的花都是淡红色的,而且是一连串的,开花的时间通常是在夏天或者秋初阶段,如下图 。
鸡骨草开花
第五点:未成熟的果荚是青色的,成熟以后的变成棕褐色,里面的种子棕褐色带有深色的斑点,平均6~8粒不等 , 如果果荚不裂开,种子可以在果荚里面保存一年依然有生命力 。
注意:由于鸡骨草的种子有一定的毒性,记得事先全部摘除干净 , 以防意外中毒 。
###其它资料参考###鸡骨草汤没少喝吧?!但你知道鸡骨草长怎样的吗?有什么功效?它长的果实又是怎么个样子?啧啧~容我慢慢道来!
鸡骨草jigucao
鸡骨草,又名黄食草、大黄草,最早见于《岭南采药录》 。鸡骨草味甘苦,性凉,有 清热利湿、舒肝止痛、活血散瘀 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鸡骨草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亚硝化、防治脂肪肝、防治肝炎病毒、对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同时 , 还有抗菌及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深受两广地区居民的喜爱,是两广地区常用的食材 。
鸡骨草来历
说起鸡骨草的来历,与“煲汤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
“岭南文化”是我国特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它不同于湘赣云贵之地 , 虽只有千里之隔 , 但独具特色 。一提起“广东佬”的煲汤文化,大家都赞不绝口 。
在很久以前,由于交通不便 , 教育、信息的传播亦有限,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有很大的欠缺和不足,大都是靠“口耳相传”的经验来学医看病 。一次王员外家的儿子胁肋多日不舒服,胃脘部胀痛不思茶饭,面色萎黄,身如橘色 。花重金请来的大夫,在查脉观色问诊后开了几服药,吃了也未见好,这可急坏了王员外的一家老小 。王员外派家仆四处打听治疗的办法,在全城内外张贴榜单,重金聘请能治此病的大夫 。
一连好几天过去了 , 也没见有人揭榜 。王员外看着自己的儿子日益憔悴,少气懒言,眼目橘黄的样子,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愧疚:自己只知道忙生意,很少关心自己的孩子 。他心想肯定是自己造了什么孽,不然儿子怎么会得病呢?伤心之余,来到祠堂面前点起了香烛,虔诚地匍匐在祖辈的牌位前为儿子祈祷 。
说来也巧 , 王员外烧香没多久,家仆便来报信说,院门口来了一个乞丐,他揭了榜 。员外迟疑了一下,然后笑着说,请他进来 。乞丐随即问员外要求笔墨纸砚 , 写下了汤药的配方:鸡骨草60g,猪横利250g,猪里脊250g,蜜枣3粒,姜1小块 , 盐1茶匙,清水1升余,3剂 。
员外赶紧吩咐仆人下去抓药煎服 , 乞丐临走时强调说要煲汤服 。服了几碗汤剂后,员外孩子的病情明显有所好转,服完3剂后,便痊愈 。
从此鸡骨草煲汤便成为了一种治疗“黄疸”的好方法,同时也验证了“药食同源”的中医理论 。
【应用】
黄疸 鸡骨草甘苦而凉,具有清热利湿而退黄之功,治疗肝胆湿热郁蒸引起的黄疸,可单味使用 , 或与茵陈、地耳草等药配伍,以加强清热解毒 , 利湿退黄作用 。
乳痈鸡骨草有清热解毒之功 , 治疗乳痈,可用本品鲜叶捣烂外敷 。
胁肋不舒,胃脘胀痛鸡骨草入肝胃二经,具疏肝止痛功效,治肝气郁结之胁肋不舒,胃脘疼痛、常与两面针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
【使用注意】鸡骨草种子有毒 , 不能直接入药,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干净 。
【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相思子碱、相思子皂苷、黄酮类、氨基酸、糖类、相思子皂醇、甘草次酸 。
2.药理作用:鸡骨草粗皂苷有保肝作用,本品煎剂可增强肠蠕动 。
3.临床研究:据报道,取鲜鸡骨草,加红糖,煎服,儿童减半,治疗各型肝炎,均取得较好疗效(《浙江中医杂志》,1960,4:166) 。据报道,田基黄(地耳草)注射液,肌注,用于急性黄疸型和无黄疸型肝炎,迁延性肝炎和慢性肝炎等,有效(《医药工业》,1972,5:26) 。地耳草,水煎服,治疗伤寒及副伤寒,有效(《福建中医药》,1964,3:96) 。
下面这个就是鸡骨草的果实了,没想到竟是这么的美艳!是不是感觉和相思豆很像?!
食用推荐
广东夏天天气炎热 , 雨水也较多,湿热较明显,是适合食用鸡骨草的季节,下面推荐几款常用食疗方 。
1、鸡骨草红枣汤
鸡骨草50克,红枣8枚,一同煎水服 。
【适用人群】 具有清热祛湿退黄的功效 , 可用于黄疸或湿热重的人群食用 。
2、鸡骨草内金山楂饮
鸡骨草30克,鸡内金10克 , 山楂15克,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小火煮30分钟即成 。
【适用人群】 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消积的功效,适用于消化不良或脂肪肝的人群服用 。
3、鸡骨草猪骨汤
鸡骨草50克 , 猪脊骨200克,生姜3片 。猪脊骨洗净切块,鸡骨草洗净切段,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 , 小火熬煮40分钟即成 。
【适用人群】 具有清热祛湿退黄的功效,适用于湿热黄疸的人群服用 。
4、鸡骨草猪肉汤
鸡骨草30克,赤小豆20克,猪瘦肉100克,大枣5枚,生姜3片 。猪瘦肉洗净切小块,其他用料洗净与猪瘦肉一同放入砂锅,回味适量水 , 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放盐调味即成 。
【适用人群】 具有清热祛湿、利胆退黄、利水消肿的功效,适用于小便黄短、口苦口粘、大便秘结的人群服用 。
小贴士 鸡骨草食用禁忌 因鸡骨草味甘平 , 性凉 , 因此,经常两胁不适,胃脘胀闷,食欲不佳,口苦口粘 , 面红目赤 , 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的 湿热体质 人群 最适宜服用。平常时有出现脘腹胀闷,疲倦乏力,姿势倦怠的气虚体质的人应慎用,而平素怕冷喜暖,四肢冰冷,少腹冷痛或腰膝冷痛,大便溏薄的阳虚体质人群应避免食用鸡骨草 。平素 胃寒、虚寒体质的 人也应 避免过多食用 鸡骨草 。
再次提醒,鸡骨草的种子含有毒蛋白,具有毒性,食用后会出现口腔烧灼感、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症状,食用时应 除去鸡骨草的荚果或种子,避免中毒 。
如果你是第一次见,也给朋友们见识一下,看看吧 。
###其它资料参考###鸡骨草
别名:广州相思子、红母鸡草、石门坎、黄食草、细叶龙鳞草 。
基源植物:豆科相思子属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草 。
拉丁学名:AbruscantoniensisHance
植物情况:
攀援灌木;小枝及叶柄被粗毛 。主根粗壮 。茎细,深红紫色,幼嫩部分密被黄褐色毛 。
偶数羽状复叶;小叶7-12对,倒卵状形或长圆形 , 先端截形而有小芒尖 , 基部浅心形 , 上面疏生粗毛 , 下面被紧贴的粗毛,小脉两面均突起;托叶成对着生 。
总状花序短,腋生;花长约6mm;萼钟状;花冠突出,淡红色;雄蕊9,合生成管状,与旗瓣紧贴,上部分离;子房近于无柄 , 花柱短 。
荚果长圆形,扁平 , 被疏毛 , 有种子4-5颗 。种子长圆形,扁平,褐黑色,种阜明显,蜡黄色,中间有孔,边缘为1长圆形的环,脐褐色针刺状,紧靠荚缘 。
花期8月,果期9-10月
鸡骨草药材特征:
本品为带根全草 , 多缠绕成束 。根圆柱形或圆锥形 , 有分枝,长短粗细不等,表面灰棕色,有细纵纹;质硬 。
根茎短,结节状 。茎丛生 , 长藤状;表面灰褐色,小枝棕红色,疏被毛茸;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圆形,下表面被伏毛 。
气微 , 味微苦 。
优等品以根粗、茎、叶全者为佳 。
鸡骨草药性:
炮制:除去杂质及荚果 , 切段 。
性味:甘、微苦,凉 。
归经:归肝、胃经 。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舒肝止痛 。用于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急、慢性肝炎,乳腺炎 。
用法用量:煎汤,15~30g 。
贮藏: 置干燥处 。
注意:
1.本品种子有毒,不能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摘除 。
2.凡虚寒体弱者慎用 。
中药鸡骨草的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由于交通不便,教育、信息的传播亦有限,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有很大的欠缺和不足,大都是靠“口耳相传”的经验来学医看病 。
一次王员外家的儿子胁肋多日不舒服 , 胃脘部胀痛不思茶饭 , 面色萎黄,身如橘色 。花重金请来的大夫,在查脉观色问诊后开了几服药 , 吃了也未见好,这可急坏了王员外的一家老小 。
于是王员外派家仆四处打听治疗的办法,也在全城内外张贴榜单 , 重金聘请能治此病的大夫 。
一连好几天过去了,也没见有人揭榜 。王员外看着自己的儿子日益憔悴,少气懒言,眼目橘黄的样子,心里充满了自责和愧疚:自己只知道忙生意 , 很少关心自己的孩子 。看着看着,王员外的眼眶终于掩盖不住哗啦啦的泪水,他心想肯定是自己造了什么孽,不然儿子怎么会得病呢?伤心之余,王员外也没再多想了 , 来到祠堂面前点起了香烛 , 虔诚地匍匐在祖辈的牌位前为儿子祈祷 。
说来也巧,王员外烧香没多久,家仆便来报信说 , 院门口来了一个乞丐,他揭了榜 。员外迟疑了一下 , 然后笑着说,请他进来 。
乞丐也没多说什么,随即告诉员外要求笔墨纸砚,只见乞丐写下了汤药的配方:鸡骨草60g,猪横利250g,猪里脊250g , 蜜枣3粒,姜1小块 , 盐1茶匙,清水1升余 , 3剂 。员外赶紧吩咐仆人下去抓药煎服,乞丐临走时强调说要煲汤服 。服了几碗汤剂后,员外孩子的病情明显有所好转,服完3剂后,便痊愈 。
从此鸡骨草煲汤便成为了一种治疗“黄疸”的好方法,同时也验证了“药食同源”的中医理论 。
相思子:
鸡骨草的种子又叫相思子,也是一味中药 。味苦性平有大毒,内服具有涌吐,杀虫 。外用治癣疥,痈疮,湿疹 。
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 , 哭于树下 。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 。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 。日复一日,春去秋来 。大树的果实,伴着姑娘心中的思念,慢慢的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 。
诗人王维曾在诗中写到:红豆生南国 ,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所写的红豆就是今天所说的相思子的种子 。寓意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古时候的男女恋人以互赠缀有红豆的饰物来表示爱慕和思念 。
###其它资料参考###鸡骨草 , 一般开淡紫红色的花;花柱短,花冠突出 。鸡骨草,为豆科木质藤本植物;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 。
鸡骨草自然花期,在春、夏季 。荚果种子有毒 。常野生于山地或旷野灌木林边;喜温暖、潮湿、怕寒冷,耐旱,忌涝 。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湖南等地 。
###其它资料参考###农村有一种草,长相如“含羞草”,是农村人的煲汤食材,也是一味高价值草药 。看到就是绿叶遍布 , 整个叶片跟含羞草确实很相似,如果你们认识含羞草的话 , 就都知道它长什么样子 。小小一株,可是比较特别的地方,就在于它叶片会随着人为触碰闭合 , 很是有意思 。但是这草虽然长得像含羞草,可它却不是含羞草 , 碰到不会闭合叶片,就知道不是了 。
但它也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杂草来着,农村人一般喜欢用它来煲汤 , 因为所具备的极好价值,是不容忽视的 。它可以当做一味药材来使用,不知道你们有认识这草的吗?它的名字还挺特别的,叫做“鸡骨草”,又名黄头草、黄仔强、大黄草、猪腰草等,味道有点苦 , 但是有主治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的好功效 。常被用来医治像湿热黄疽、胃脘胀痛等小病症上,另外也在春夏季节用来煲汤,成为一道天然食疗美味 。
农村人就知晓这鸡骨草的价值,常会到处去采集它,山头林间很容易就能见着大把,见着新鲜就扎成捆采集下来,一个个跟“毛线团”一样,也更加方便用来煲汤 。可以搭配一些肉食煲煮,像是农村人会饲养的土鸡、土鸭等等,滋味鲜美,食疗有助祛湿 。一捆鸡骨草就够煮一锅汤了 , 花点时间煲煮一些 , 出来汤色浓郁,食用到的滋味也是极好的 。这也是农村地区比较常见的做法,在城市就几乎没有了 。
【鸡骨草什么样子】看到是小小鸡骨草,但是因为这极好的药用价值,也成为了一味难得的药材,制作成一道药膳也是挺难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