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号是什么茶
如何鉴赏普洱茶?

1、普洱茶的水性 普洱茶汤饮入口腔,所引起各种口感 , 除了提过的味道部分外 , 其他的归到水性这部分来介绍 。水性可以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一些负面性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滑 滑是最柔和的感受,比如将最细纯豆浆或爱玉仙草,含在口腔里有一种至柔感 。滑会使人有温和舒顺而亲切,也会使人心神比较安适稳定 。比较陈旧或熟的普洱茶,其水性比较滑 。早期的敬昌号、江城号、普庆号等普洱圆茶 , 以及七○年代厚砖普洱茶、七○年代白针金莲普洱散茶,其茶汤都表现很滑 。水性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尤其现在生产的新普洱茶,多半是以熟茶方法制造,水性大多能表现醇滑,有许多人就因此而喜欢饮用普洱茶 。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随着陈化时间越长 , 表现得越为优异,最后达到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之一 。化 「入口即化」同样是陈年好茶和好酒的表征 , 普洱生茶的水性要达到化的境界,通常必须要贮放六七十年以上,而且还要在比较理想环境中陈化 。熟茶要比生茶容易得到化的水性,如那批七○年代的普洱厚砖熟茶 , 只有三十多年陈期但其水性渐渐由滑而转向化劲之中 , 六十多年的末代紧茶,八、九十年的同庆老号普洱茶圆茶以及红芝普洱,已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了 。一般经验告诉我们 , 普洱生茶所表现的劲道要比熟茶来得高雅,因为熟茶的水性较粗厚,化的感受总没有像生茶那样的活泼清逸 。但是生茶的陈化时间必须长很多,才能与普洱茶的化劲道相等 。「入口即化,喝了没喝」 , 是一句品茗普洱茶时,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虽然把茶汤喝到口腔里,好像渴酒一样,立刻化为一股升华之气 。但喝酒只感受一阵酒气向上颚冲起 , 而后渐渐挥发过去 。普洱茶的化劲,远比酒的化劲柔和而宁静,不会有那股熏脑的难过 。酒气的化劲会使人自我膨胀,心神恍忽,醉言失态 。普洱的化劲则令人清神明智 。活 活泼的水性,是各茶种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优美的表现,在口腔中生成一种活的感受 。活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是偏重于比较抽象性,也都是靠个人多次实际品茗中,培养出鉴别能力,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 , 非从实际体验而难以言传 。在普洱茶行列里,只有干仓普洱生茶茶汤 , 才有较强的活性品味 。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一定程度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以及生成霉变的湿仓陈化普洱生茶 , 这两种普洱品都会增加水溶性物质成份,而且越是重发酵或越是重霉变的,越增加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茶汤颜色也越深浓,甚至成为黑色 。水溶性物质的增加 , 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 。所以只有生茶干仓普洱茶 , 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表现 , 活性能给人活泼、愉快、力量的感受 。砂 喝过茶汤之后 , 口腔内有一种砂砂的感受 。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留下口中那种浓砂感受 。这种砂砂感受会带给口腔一种舒服的感受 。砂的口感主要来自普洱熟茶茶汤,而且是有较长陈化期的茶品 。三○年代的佛海鼎兴茶庄所生产那批末代紧茶,可能在晒菁时,延误了时间,促使自然发酵过多,变成了熟茶紧茶;还有七○年代初期的73厚砖茶熟茶,这两批茶叶为比较陈旧的熟茶茶品 。凡喝过这两批熟茶的,都能感受到砂的品味 。普洱茶水性的砂感,透过口腔感受,使人有一种粗犷而浓郁感受 。砂感是普洱熟茶水性一大特色 , 而普洱生茶则不易见到 。厚薄利 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分别 。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受,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难受之感 。水厚和茶汤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 , 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 。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 。浓是冲泡技术上的影响,同样一泡茶,茶叶浸泡在热水中越长 , 茶汤就越浓 , 也就是茶汤的强度增加了 。相反的如浸泡时间很短,茶汤便会显得淡淡的,与水性厚薄无关 。往往厚、重以及甸实都是相伴共存的,所以有说茶汤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实,其义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 。如一些无纸绿印圆茶、凤山茶菁的福禄贡茶,茶汤水性都很厚重 。厚的茶汤水性,使人感到饱满而实在,带给品茗者有较平和稳定的心境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受轻且萧条 。由于水性薄而造成小器的格调,使品茗者生成了轻浮、薄弱、不安稳而抗拒的感受 。灌木新树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 , 茶汤水性多半会显得单薄 。利是因为太薄的水性之故 , 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受 。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受,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绝的作用 。通用边境普洱茶或现在新树茶菁所制成的新鲜青饼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出现刃利现象 。普洱茶经过长期紧扎密封,茶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 , 茶汤水性常常会显得?。踔粱嵊欣那樾?。但是如果开封有将茶置于较宽大容器中 , 以使茶叶回气一段时间,约十几天或一个月,茶汤自然能表现出其应有的水特色 。2、普洱茶的自然 真普洱的长,其生命历程必须是自然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 。普洱茶与其他许多茶类不同的是 , 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普洱绿茶除外) 。自然走过的历史 , 才能表现其真实性 。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 。能够认知而鉴别普洱茶的生与长,才能有足够的能力,随心所欲地去品尝普洱茶 。虽然各人所拥有的感性情怀不同,但普洱茶的真性却只有一个 。比方在观看红色时,由于各人生理上的差异,而对红色的感受有所不同,却都有这是红色的共识 。我们的视觉、味觉和嗅觉标准,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影响了对普洱茶的感受,然而大家已经能从普洱茶得到一个稳定而真实的自我标准,也就应该有了品评普洱茶条件和能力了! 3、普洱茶的茶气 炁,精气神之真气: 炁,气也 。气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地位,也是我国古来常规中非常宝贵,同时更是独有的文化资产 。在西方国家的文化里,向来都未曾有过气的概念,尤其他们比较重视科学,而科学的功能又未全面开发的以往,虽然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气的资料,但未能透过科学来剖析,常常被西方视为不切实际的迷信或神话 。精、气、神是我中华文化总体之根源,诸如武艺、医学、文哲,乃至于算命卜运以及饮食起居,无不受其直接或间接影响 。我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法以及表达方式,都是围绕着精气神发展,并都以其作为常道的核心 , 形成一贯薪传承接的文化历程 。一般较为深入内层地欣赏中华文化 , 或诠释中华文化的常规及发展,都应以精气神作为其根本的起点 。「炼精化气,炼气冲神,炼神返虚 。」是道家修身养生的指南 。精气神而气位在当中,有承前启后的功能 。气也是介乎于具体和抽象之间,往往作为承接形而下与形而上的桥梁 。气居中间 , 扮演着协调及摧化功能 。当然,炼精可以化气,也就是从锻炼血肉体能,可以促进气的成长 。所以,虽然西洋的体育运动,几乎全都是血肉的强化,根本没有考虑炼气的设计,但因为炼精化气之功能,这些血肉的运动多少也提升了气和神的本质 。在饮食中也一样,西方的食谱或在医药处方,并无通经活络,滋补行气的强调 。但在一般食物或某些药材中,都含有补气功能 。同时因为血肉得到充分发达,间接带动经络中真气运行,而得以促进强化 。尽管如此,西方的运动、饮食、医疗都是间接性的养气方式 。在东方的中华民族常规文化中,对养血、补气、添神,在着个别而独特的处方和方法 。气在西方文化是潜在性,其养成过程却是消极而间接的;在东方中华民族文化中,气已成为了具体,而其地位极为突显,早已形成了一套直接且积极处理气的方法,尤其气带给了在医学、武艺、命理风水方面,有着超乎科学的神奇境界 。炁,是一种在火焰上方看不见的东西 。中国 人习惯将那些与「能量」有关 , 而无具体识别的,统称为气 。如天气、电气、气势、人的气色……等等 。其中那种运行于人体经络中,促进全体机能活动和发展的「真气」,也是精气神的气,在现代医学中已得到认识,定名为「生物能」,或叫「神经能」 。同时,近年来又新发现一种稀有元素「锗」,有机锗在灵芝和人参之中的含量比例最高 , 也叫「人参素」 。在一般植物的食物中 , 以及许多中医药材中都含有丰富的有机锗 。有机锗被吸取后而运行于人体的经络中,具有疏导和强化真气的质和量 。日本金属专家朝进先生,不但成功地从煤、铁等矿物中探测到以及提炼取出锗元素,而且更发现植物中,如竹子、茶叶等亦含有有机锗 。根据临床实验证明,半导体的有机锗在人体内,很容易将氢游离子结合起来排泄于体外,使体内有更多的氧保存着 , 稳定各主要器官机能正常 。如果体内器官经常缺氧,因而易于导致癌症形成 。同时有机锗还可以将人体内,可怕的重金属阳游离子,结合而排泄出去,对人体有净血作用,促进新陈代谢,防止老化,增强免疫力 , 确保人体健康 。有机锗是水溶性,予以人体吸收 。但其水溶难度非常高 , 所以食物中的有机锗,大部分从排泄中流失掉 。根据初步的认知,有机锗与多糖类起作用后,才容易溶水 。所以中医师们多劝人别生咬或清开水冲泡人参服用,那样补气的功能不会强 。最好以瘦肉类、大枣类以慢炖浓煎,只服饮汤汁,那样补气功效特强 , 应该是人参的有机锗得到了肉类,或大枣类中的多糖类,而结合溶于汤汁中,人体才能吸收大量的有机锗之故 。4、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 。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习惯性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无味之味了! 甜 甜味不仅是小孩儿童喜欢,成年大人也都会对糖而垂涎 。但是浓糖甜腻,往往使人又爱又怕,然而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 , 不对健康无害 , 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 , 同时由于淡然甜意 , 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 。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上好的普洱茶,越冲泡到后面 , 甜味越来越浓 。在普洱茶的行列中,红莲圆茶和圆茶铁饼,本来是用同一批普洱茶为原料,但不同的制造方法,这两种茶都有蜂蜜的甜味,是其它普洱茶所不及 。我们普洱茶品茗的爱好者,深深体验到,只有以生茶茶菁制造成的普洱茶品,其茶汤中的甜味,为纯正清雅,也最能代表普洱茶的真性 , 而普洱茶的甜味 , 都以老树乔木茶菁,生茶而干仓陈化的最好,最能表现甜味 。苦 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 。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 , 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 。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先苦极后才能回甘,并带给普洱茶品茗者,那种真道的启示 。普洱茶之所以会有苦,是因为其中含「咖啡碱」,茶所以能提神醒目,就是因为这些「咖啡碱」,对人体神经系统引起了兴奋作用的效果 。真正健康的普洱茶品茗,并非透过苦味去求得提神醒目 , 而是从略带苦意的茶汤,达到回甘喉韵功效 。以比较幼嫩等级的茶菁所制成的普洱茶,都带有苦味 。如有荷香的白针金莲普洱散茶 , 或者现在生产比较高档幼嫩的普洱茶 , 都带有苦味 。至于对苦味的处理 , 都是以冲泡方法来控制 。同时也视各品茗者对苦味的接受程度 , 而泡出适当的苦味茶汤 。涩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 , 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老普洱茶 , 已经不见苦涩了 。没有了苦涩 , 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 , 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 。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 , 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 。哪些刚性的?哪些是柔性的?就是以其苦涩的程度而定 , 是最具体辨别方法 。茶的涩感是因为含有「茶单宁」成份,普洱茶是大叶种茶菁制成的,所含的「茶单宁」成份比一般茶叶来得多所以新的普洱生茶十分浓郁,也是涩的口感特强 。适当的涩感对品茗者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涩会使口腔内肌肉收敛,而生津作用 。涩可以增加普洱茶汤的刚强度 , 也满足口感较重的品茗者 。依据我们品茗者的经验所及,生产在云南中部,在猛库、猛弄和凤庆一带的普洱茶,是属于苦底的 。冲泡苦味和涩味都需注意其技巧与个人接受度 。酸水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 。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 。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 。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 。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 。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 , 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而普洱茶为什么变成有水味?却没可靠的资料佐证 。现在生产的那些比较轻度发酵普洱砖茶 , 多半是有水味的 。水味带给人稀弱败坏而不新鲜的感受,也是普洱茶品者所排斥接受的 。无味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 。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 。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 , 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 , 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了 。虽然普洱茶茶道是参化道家的真道,但同时也处处充满禅机 。5、普洱茶的喉韵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尔后再用来解渴 。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并立即删除紧箍的干涸 。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 。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而抬高茶品售价 。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甘 「谁谓茶苦 。其甘荠」诗经.邶风谷风 。「绝品不可议 。甘香焉等差」梅尧臣 。「舌本常留甘尽日 。鼻端无复鼾如雷」陆游 。「年来病懒百不堪 。未废饮食求芳甘」苏辙 。古人多以诗词来赞赏茶的回甘,茶汤能带来甘的喉韵,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 。甘的品味是比较涵蓄,不像香那样飘逸 。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 。有许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欢带有苦味的茶汤,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 。但也有不苦而甘的东西,如中药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却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 , 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的茶汤,都能够表现苦尽甘来 。同庆老号圆茶,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普洱茶 。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 , 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 。润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卢仝 。现在饮茶的第一目的 , 已经由最古老时期的治?。晌饪嗜ッ?。润喉则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生成的郁闷,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 。喉头得到滋润,渴象就可以去除 。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者吃得太过于咸腻,渴象就会很严重,白开水喝得越多,感受更加渴,此时如果能饮上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渴象自然删除洧失,舒服且顺畅 。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 。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燥 有毒的气体或有些太强的烈酒 , 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紧缩,甚窒息难以呼吸 。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 , 也会使喉头难受,生成干而燥的感受,强烈者影响吞咽困难 。一些以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 , 因为质量不好,虽然苦涩不也有称为「锁喉」 。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 , 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 。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 , 燥感自然消失 。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时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罶内烤过,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过重火,烤得太焦,也会造成燥感 。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带有些燥感 。茶叶一但有了燥感,就不能评为好茶 , 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不但直接带来难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现,即使拥有最多优美特色茶品,也会立即统统被否定掉 。6、普洱茶的茶香 我们所介绍的普洱茶茶香,是以大叶种乔木普洱茶品为主 。云南普洱茶还有其他 , 如小叶种、变种的中叶和灌木的普洱茶品等 。倚邦茶区和猛海茶区都有小叶种的茶园,尤其倚邦茶区向来是以小叶种普洱茶茶品,闻名于全国,且最受清朝宫廷中的喜爱 。一、茶香留新鲜,淡荷芳兰野樟飘 香是品茗中最表面性的鉴赏 , 口味香纯属嗅觉感官,也是最直接而且本能所及的 。一般对香的品味接受之后,会直接生成那种愉快 , 且飘飘然的反应而感到满足 。时下的品茗风气多受到了过度重视香的品味主使,促使一般茶叶制作的发展方向,太过着重于香的要求 , 渐渐失尽了原有常规的那种浑厚而深度的韵味,只求表面茶香的飘浮华丽美 。普洱茶品茗对香的处理和其他茶种有所不同,是把香当做一种暗示 , 透过特定某种的香,告知且证明该种茶叶有了特定的条件 。由于对这些条件的认知和认同而生成美感,对香的本身品味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其实,普洱茶是长期后发酵茶种,也是全发酵、重发酵茶 , 其所能留下的真性原香,多半是非常薄弱的,然而这些薄弱原香,在普洱茶品茗者的心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不是因为香带来了直接的美感,而是由香提供了暗示功能,透过普洱茶原香的暗示,告知其茶菁的级次,其制作工序是否新鲜 , 其贮存过程是否自然,也就是透露了普洱茶的真性 。由于知道了所认同的普洱茶真性,而生成一种共鸣,一种美感的共鸣,因而也得到了美的感性满足 。这种由香而间接所形成的美感共鸣,是属于较「深度性」的鉴赏 。比如我们听到了一串中国古琴所发出的音符,不懂者听了总觉得像在弹棉被的声音;在修养者听了,他了解指法运用的难度 , 操琴者心境感染,琴床的质量和古韵,再再给予聆听者一个完整而综合的暗示,使他有了美的感性共鸣 。普洱茶的品茗的鉴赏,也像欣赏古琴一样,而显得那么有内容、有学问 , 也因而曲高和寡了! 二、普洱茶的香 有人到过云南一趟回来 , 就在媒体上发表高见,说最好的普洱茶是青绿沱茶,理由是沱茶用最细嫩的普洱毛茶而成 。这位茶艺界专家,犯了一个不可原谅的毛?。且阅骋恢植璧奶跫?,套到所有的中国茶种上,那是最典型的张冠戴了 。普洱茶通常分为五级十等 (或十级),第一等是最细嫩的,第十等就是最粗老的,而细嫩与粗老并非代表质量的优劣或好坏 , 只是区分茶叶的老嫩级次而已 。不同老嫩级次的普洱茶叶,所泡出的茶汤有不同的品味,而且各有其特色,不能相比较 , 只能说各人有所好而已!而且 , 普洱茶树种类有多种 , 茶区大环境也各异,茶香因而变化多样 。品茗界多以六大茶山易武山,大叶种乔普洱茶为具代表 。7、普洱茶的生津 津,唾液 。生津是口腔中分泌出唾液 。在中国常规的养生中,唾液是无上宝贵,有「延寿浆」之美誉 。就以现在医学知识 , 唾液中含有多种有助益身体成份,尤其在促进消化,增强养份吸收功能 , 有着很大的作用 。口中生津一方面可以解渴舒顺,另方面可以滋润自已的生命 。健康者和生命力旺盛的人,口腔唾液都很充足 。时时有感口干舌燥,喉头紧锁,身体必定是出了问题有了毛病 。品饮茶汤后生津,不但能舒顺喉韵,滋润口腔、营养生命,更能提供品茗的精神艺境 。普洱茶是大叶茶种 , 茶叶内涵成份特浓,生津功能特强,普洱茶是以生津为主要特色之一 。人类生命活在这大环境中,全赖外界的养份能源 , 只有当我们咽下唾液津汁时 , 才能从自已生命机体,所营造出的养份而回馈于自身 。同时只有健康机体和活着的生命,才可能有自然生津的能力 。也间接提供品茗者,在茶道参化生命艺境的力量和契机 。8、普洱茶的兰香 「香于九畹芳兰气 , 圆如三秋皓月轮」 宋.王禹偁作 。这是描述普洱茶最美的诗句,普洱茶品茗者最喜欢将它朗诵不绝于口 。「圆如三秋皓月轮」,指的是像秋天圆大而美好月亮般的普洱圆茶 。「香于九畹芳兰气」,一畹等于十二亩,九畹是比喻广大而多,芳兰是指有香气的兰花,这一句的意义是形容比浓郁的兰花香更香美 。用次嫩的三、四、五等普洱茶菁制成的散茶、圆茶,都有兰花的香 。如远期的同庆老号圆茶、期红印圆茶和一些大字绿?。际且源文鄣钠斩栎贾瞥? ,泡起来会有芳兰气的兰花香 。就上面三种圆茶而论,远期的同庆老号圆茶已经刚刚跨越陈化巅峰期 , 茶性已有趋向减弱之势,兰香也逐渐在消失中,应该加以密封而使之停止继续后发酵陈化 。有部分的普洱茶在久远陈化历程中 , 没有得到妥善保存,包里的竹箬破碎了,已不成筒而散成单片 , 甚至变为散茶,因而发酵较为快速,兰香已经极为消弱 。至于那些大字绿?。?由于陈化期甚短,或在陈化过程中受到太过密封,或仓贮过于干燥,陈化发酵程度还很浅,兰香很明显,但显得冲劲极强 , 不够忱着细腻 。远不如同庆老号圆茶的兰香,那么纯正幽雅,也没有那么迷人的魅力 。红印 中国茶叶公司云南分公司生产的红色字的圆茶 , 俗称为「红印」,确实是一种茶性优良而多变化的极品 。红印最早在一九三九年间范和钧时代,开始由云南猛海茶厂生产,一直到五○年代末都陆续有制造销售,而前后的产品中,那些是先产,那些是后造的,极不容易辨别 。在红印普洱茶中 , 有些是属于兰香,也有些是青樟香或野樟香 。那种兰香的红印,是四○年代的早期红印 , 条索较细长,色泽也比较墨绿,泡开的茶叶底可明显看出是比较细嫩的茶菁 。红印的兰香较为浑厚虽没有同庆老号圆茶那种清雅 , 却比大字绿印圆茶兰香来得清纯 。新鲜的普洱茶菁那股青叶香,经过长期陈化后,由青叶香而转为「青香」 。那些种植在樟树林下的茶树,得到樟香的参化,樟香较弱者而融合青香成为兰香;和樟香较强而盖过了青香者 , 则成为樟香普洱茶香 。较嫩的三至五等普洱茶菁所含樟香较弱,多为兰香的茶香 。兰香是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是幼嫩芽尖或蕊珠的少年普洱茶,会有清淡荷香,而比较成熟茁壮的中、老年普洱茶 , 含有幽雅樟香 。兰香是出普洱茶中最珍贵的茶香 。所以兰香兼具了荷香及樟香之美,而且也比较含蓄性 。从一般未泡开的干茶叶,不容易闻到兰香 。同时冲工夫也要比较讲究,与冲泡荷香普洱茶方法相同 。一些比较上好的边境普洱散茶,也有芳兰茶香,但远不如云南老树兰香普洱茶香的清雅飘扬,纯正脱俗 。近期的七子饼生茶,有着很浓的青叶香,并带有一些酸味的感受,是不是经过长期的后发酵陈化后 , 会有比较好的表现,但能不能表现出兰香,就有待考验了!至于湎甸、寮国、泰国和越南的北部地理环境,与云南南方很相似,偶尔也会有些极好普洱茶 , 但质量不稳定,是可遇而不可求 。六○年北越廖福茶庄生产一些普洱散茶,数量并不大,冲泡出来的茶汤有轻弱的兰香,还可以算是优良的普洱茶散茶 。一般对兰香普洱茶接触大多者,常常会把青叶香和芳兰香混成一起,误把青叶香当作兰香 。青叶香会刺鼻熏脑,茶叶在萎凋或杀菁时,或是一开始烘焙时,都会吐出大量的青叶香,闻多了会使人有窒息感 , 头脑也因而迟钝,在下意识生成一种排玉作用 。兰香是一种幽然之香,清爽幽雅 , 有于醒脑,全身感受舒畅,留在嗅觉久久不消,使人生成一种强烈饮用的欲望 。9、普洱茶的青香 云南省境内幅员广大,有适合大叶普洱茶树生长的辽阔面积,还有许多普洱茶树不是种植在樟林底下,同样长出非常肥硕的茶菁,做出很好的普洱茶 。还有生产在越南、泰国和缅甸等北部,多半是不在樟树林底下的普洱茶,我们俗称边境普洱 。这些普洱茶中,有许多都属于上等的好普洱茶 , 只是缺少兰香和樟香 。但幼嫩的茶菁也有清淡荷香,较壮的茶菁却有着一种特殊青叶香 。经过长期陈化后,留下了青香 。青香是普洱茶的好茶香 , 青香和樟树根香气混合一起,形成普洱茶的樟香 。当嗅到普洱茶樟香时,刻意地避开樟香,也可以闻到了青香 。另外有小叶种普洱茶品,陈化后有着非常好的青香 , 如杨聘号圆茶、同昌黄记圆茶,是倚邦茶山小叶种乔木茶菁制成,没有混生在樟树林 , 所以保有最纯的青香 。鼎兴号红、蓝圆茶的茶菁 , 掺了樟气 , 形成了浓厚的油樟茶香 。许多人闻到了青香茶香,就说那是边境普洱,不是全然对的,五○年代那些大字绿印普洱圆茶,也是猛海茶厂的产品,其中有些并没有樟香,而青香却非常强烈,这些缺乏樟香的绿印茶菁,就是来自不生长在樟树林的云南普洱茶树 。青香茶香是普洱茶原本的茶香,只是比较沉悉油腻,如果加上了樟香,便表现得浓岩而活泼了 。荷香、兰香、樟香、青香 , 是普洱茶至珍贵的茶香 。这些茶香的形成,除了是优良的普洱茶茶菁外,必须是新鲜生茶的产品,和自然陈化的过程 。具备这些珍贵茶香,才算是真性美好的普洱茶 。10、普洱茶的荷香 「毛尖即雨前所采者 。不作团 。味淡香如荷 。新色嫩绿可爱 。芽茶较毛尖稍壮 …… 女儿茶亦茶之类 。」《滇南新语》清.张泓着 。「不作团」,指的是不做成型的

新鲜自然是好普洱茶的基本条件 , 只有在这个基本条件之下,才能查找普洱茶的真实性,唯有查找普洱茶的真性 , 才可能品出它的艺境 。同样的,了解其真性的在,才会致力制作普洱生茶,并致力以漫长岁月缓慢地陈化,形成普洱茶最宝贵的伦理文化,所谓袓父做孙子卖的良性循环 。如此 , 将来市面上,才永远保持有陈年普洱茶,让世世代代都能享受新鲜自然的真普洱茶 。
1、普洱茶的水性
普洱茶汤饮入口腔,所引起各种口感 , 除了提过的味道部分外 , 其他的归到水性这部分来介绍 。水性可以分为滑、化、活、砂、厚、薄、利等七方面,其中滑、化、活、砂、厚是普洱茶正面特色,而薄和利则是一些负面性能影响品茗情境的 。
滑
滑是最柔和的感受,比如将最细纯豆浆或爱玉仙草,含在口腔里有一种至柔感 。滑会使人有温和舒顺而亲切,也会使人心神比较安适稳定 。
比较陈旧或熟的普洱茶,其水性比较滑 。早期的敬昌号、江城号、普庆号等普洱圆茶,以及七○年代厚砖普洱茶、七○年代白针金莲普洱散茶,其茶汤都表现很滑 。水性滑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尤其现在生产的新普洱茶,多半是以熟茶方法制造,水性大多能表现醇滑,有许多人就因此而喜欢饮用普洱茶 。
普洱茶水性的醇滑,随着陈化时间越长,表现得越为优异,最后达到化的境界,这也就是构成普洱茶越陈越香的要之一 。
化
「入口即化」同样是陈年好茶和好酒的表征,普洱生茶的水性要达到化的境界 , 通常必须要贮放六七十年以上,而且还要在比较理想环境中陈化 。熟茶要比生茶容易得到化的水性,如那批七○年代的普洱厚砖熟茶 , 只有三十多年陈期但其水性渐渐由滑而转向化劲之中,六十多年的末代紧茶,八、九十年的同庆老号普洱茶圆茶以及红芝普洱 , 已达到入口即化的境界了 。一般经验告诉我们,普洱生茶所表现的劲道要比熟茶来得高雅,因为熟茶的水性较粗厚,化的感受总没有像生茶那样的活泼清逸 。但是生茶的陈化时间必须长很多,才能与普洱茶的化劲道相等 。「入口即化,喝了没喝」,是一句品茗普洱茶时,对茶汤水性最高境界的赞叹语 。
虽然把茶汤喝到口腔里,好像渴酒一样,立刻化为一股升华之气 。但喝酒只感受一阵酒气向上颚冲起 , 而后渐渐挥发过去 。普洱茶的化劲,远比酒的化劲柔和而宁静,不会有那股熏脑的难过 。酒气的化劲会使人自我膨胀,心神恍忽,醉言失态 。普洱的化劲则令人清神明智 。
活
活泼的水性 , 是各茶种品茗者一贯重视的茶汤优美的表现,在口腔中生成一种活的感受 。活的口感如同陈韵一样,是偏重于比较抽象性,也都是靠个人多次实际品茗中 , 培养出鉴别能力,无法以文字或言语描述,非从实际体验而难以言传 。
在普洱茶行列里,只有干仓普洱生茶茶汤,才有较强的活性品味 。在制造过程中,经过一定程度渥堆发酵的普洱熟茶,以及生成霉变的湿仓陈化普洱生茶,这两种普洱品都会增加水溶性物质成份,而且越是重发酵或越是重霉变的,越增加茶汤中的水溶性物质 , 茶汤颜色也越深浓,甚至成为黑色 。水溶性物质的增加,直接影响水性活泼品味 。所以只有生茶干仓普洱茶,才可能有最好的活性品味表现,活性能给人活泼、愉快、力量的感受 。
砂
喝过茶汤之后,口腔内有一种砂砂的感受 。如同喝了一碗红豆汤,留下口中那种浓砂感受 。这种砂砂感受会带给口腔一种舒服的感受 。
砂的口感主要来自普洱熟茶茶汤,而且是有较长陈化期的茶品 。三○年代的佛海鼎兴茶庄所生产那批末代紧茶,可能在晒菁时 , 延误了时间,促使自然发酵过多,变成了熟茶紧茶;还有七○年代初期的73厚砖茶熟茶,这两批茶叶为比较陈旧的熟茶茶品 。凡喝过这两批熟茶的,都能感受到砂的品味 。
普洱茶水性的砂感,透过口腔感受,使人有一种粗犷而浓郁感受 。砂感是普洱熟茶水性一大特色 , 而普洱生茶则不易见到 。
厚薄利
普洱茶水性在还没有到达化劲之前,有厚、薄、利分别 。这些厚、薄、利在口腔的感受,使品茗者有厚重甸实或轻薄浮荡或刃利难受之感 。
水厚和茶汤并不相同,厚是普洱茶质地的关系,茶汤在一定的强度,溶于水中物质成份较多的,在口感上觉得会比较混厚稠密 。越稠密者称之越厚,或越稠 。浓是冲泡技术上的影响,同样一泡茶,茶叶浸泡在热水中越长,茶汤就越浓 , 也就是茶汤的强度增加了 。相反的如浸泡时间很短,茶汤便会显得淡淡的,与水性厚薄无关 。往往厚、重以及甸实都是相伴共存的 , 所以有说茶汤水性很厚重或很厚实 , 其义意就是指水性有厚之感 。如一些无纸绿印圆茶、凤山茶菁的福禄贡茶,茶汤水性都很厚重 。厚的茶汤水性,使人感到饱满而实在,带给品茗者有较平和稳定的心境 。
水性薄和水性厚恰好相反,水性薄的茶汤喝到口腔里,没有坦荡舒张气势,水质也感受轻且萧条 。由于水性薄而造成小器的格调,使品茗者生成了轻浮、薄弱、不安稳而抗拒的感受 。灌木新树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品,和一些边境普洱茶品 , 茶汤水性多半会显得单薄 。
利是因为太薄的水性之故,而使得口腔有触及利刃的感受 。会引起单薄、偏激、难过的感受,而且形成排斥和拒绝的作用 。通用边境普洱茶或现在新树茶菁所制成的新鲜青饼普洱茶品,茶汤水性多半会出现刃利现象 。
普洱茶经过长期紧扎密封,茶身很干燥,开封后立即冲泡品饮,茶汤水性常常会显得?。?甚至会有利的情形 。但是如果开封有将茶置于较宽大容器中 , 以使茶叶回气一段时间,约十几天或一个月 , 茶汤自然能表现出其应有的水特色 。
2、普洱茶的自然
真普洱的长 , 其生命历程必须是自然
普洱茶的生命历程,这里是就狭义而言,指普洱茶成型后开始,那段漫长的陈化过程 。普洱茶与其他许多茶类不同的是,它必须要有一段贮存的历史过程(普洱绿茶除外) 。自然走过的历史 , 才能表现其真实性 。普洱茶必须自然地从历史岁月走出来,才能展现它的真实性 。
能够认知而鉴别普洱茶的生与长,才能有足够的能力,随心所欲地去品尝普洱茶 。虽然各人所拥有的感性情怀不同 , 但普洱茶的真性却只有一个 。比方在观看红色时,由于各人生理上的差异,而对红色的感受有所不同,却都有这是红色的共识 。我们的视觉、味觉和嗅觉标准 , 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也影响了对普洱茶的感受,然而大家已经能从普洱茶得到一个稳定而真实的自我标准,也就应该有了品评普洱茶条件和能力了!
3、普洱茶的茶气
炁,气也 。气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地位 , 也是我国古来常规中非常宝贵,同时更是独有的文化资产 。在西方国家的文化里,向来都未曾有过气的概念,尤其他们比较重视科学,而科学的功能又未全面开发的以往,虽然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气的资料,但未能透过科学来剖析 , 常常被西方视为不切实际的迷信或神话 。
精、气、神是我中华文化总体之根源,诸如武艺、医学、文哲,乃至于算命卜运以及饮食起居 , 无不受其直接或间接影响 。我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思维方法以及表达方式,都是围绕着精气神发展,并都以其作为常道的核心,形成一贯薪传承接的文化历程 。一般较为深入内层地欣赏中华文化,或诠释中华文化的常规及发展,都应以精气神作为其根本的起点 。
锗之故 。
4、普洱茶的味道
普洱茶常有甜、苦、涩、酸、水、无味等以上数种的味道,这些味道可能单独存在某一泡普洱茶中,也可能同时有多种味道共同并存 。其中甜是普洱茶品茗者所梦寐以求;苦和涩本来就是茶叶特有的味道,尤其老茶手多半喜欢有适当的苦涩味道;酸味和水味却是大家所不喜欢 , 普洱茶应尽量避去酸、水的味道;至于无味虽并不是味道,但是习惯性将淡而无味视为普洱茶的味道,也是无味之味了!
5、普洱茶的喉韵
茶最原始的用途是作为药用 , 尔后再用来解渴 。解渴的首要条件,就是喉头得以滋润,并立即删除紧箍的干涸 。喉韵一向都是最受品茗者的青睐,尤其较资深品茗的高手,也多极重视喉韵特色 。更以喉韵特强为标榜 , 而抬高茶品售价 。普洱茶的喉韵可以分为甘、润、燥三方面 。
【江城号是什么茶】甘
「谁谓茶苦 。其甘荠」诗经.邶风谷风 。
「绝品不可议 。甘香焉等差」梅尧臣 。
「舌本常留甘尽日 。鼻端无复鼾如雷」陆游 。
「年来病懒百不堪 。未废饮食求芳甘」苏辙 。
古人多以诗词来赞赏茶的回甘,茶汤能带来甘的喉韵 , 是所有品茗者都喜爱的 。甘的品味是比较涵蓄,不像香那样飘逸 。往往都是和苦味伴随而至,常说「苦尽甘来」 。有许多的品茗者,所以喜欢带有苦味的茶汤 , 就是因为苦后而能回甘 。但也有不苦而甘的东西,如中药材的甘草,入口不苦却有甜而甘的品味,普洱茶也有不苦而回甘的好茶 。
茶多半是先苦后甘 , 凤山茶菁制成的福禄贡茶,是苦味的茶底;以及猛海芽茶制成的白针金莲,也是苦底的茶汤,都能够表现苦尽甘来 。同庆老号圆茶 , 陈期近百年,苦涩味全消失了,但饮后能有微微回甘的喉韵,持续甚久,的确是好普洱茶 。早期的红印普洱圆茶,采用较嫩茶菁制成 , 陈期已逾五十年,有兰香,略有些苦底,多冲泡几开后苦味不再,其回甘相继不断,效果特好,是普洱茶中的极品 。
润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卢仝 。
现在饮茶的第一目的 , 已经由最古老时期的治?。晌饪嗜ッ?。润喉则是解渴的第一步骤,再是补充足够的水份,因缺乏水份而生成的郁闷 , 立刻得以消除,胸怀舒畅 。喉头得到滋润,渴象就可以去除 。有时候天气太干燥,或者吃得太过于咸腻,渴象就会很严重 , 白开水喝得越多,感受更加渴,此时如果能饮上一两口上好的普洱茶,喉头因此润化、渴象自然删除洧失,舒服且顺畅 。
品饮到能使喉韵润化的茶汤,虽然没有口渴现象,却越喝越想喝,是因为润感使人有安稳、充实、舒顺而满足感 。一般乔木老树的普洱茶,经过适当陈化后,都能达到「喉吻润、破孤闷」的润化境界 。
燥
有毒的气体或有些太强的烈酒 , 都可能刺激喉歌肌肉紧缩,甚窒息难以呼吸 。茶汤水性如果太利或太过苦涩,也会使喉头难受,生成干而燥的感受,强烈者影响吞咽困难 。一些以云南省外或边境茶菁制成的普洱茶,因为质量不好,虽然苦涩不也有称为「锁喉」 。燥感除了喉头极不舒服且难受外,给予品茗者情绪不稳 , 神意焦虑,心境不安等 。
有些陈年普洱茶品,在贮存过程中太过于密封,开封后马上冲泡,也会有燥的情形 。必须装在较宽大的容器,回气一段时间后,燥感自然消失 。有人将霉变的普洱茶,送进烤箱焙火,为了要去除其霉味;有时在煮普洱茶之前,将茶叶放在茶罶内烤过,以求得香味,如果焙得过重火,烤得太焦 , 也会造成燥感 。一般夏季和秋季采摘的茶菁,多多少少带有些燥感 。茶叶一但有了燥感 , 就不能评为好茶,品茗者对燥感是最难以接受,不但直接带来难受而不安,更因燥的出现 , 即使拥有最多优美特色茶品,也会立即统统被否定掉 。
6、普洱茶的茶香
我们所介绍的普洱茶茶香 , 是以大叶种乔木普洱茶品为主 。云南普洱茶还有其他,如小叶种、变种的中叶和灌木的普洱茶品等 。倚邦茶区和猛海茶区都有小叶种的茶园,尤其倚邦茶区向来是以小叶种普洱茶茶品,闻名于全国,且最受清朝宫廷中的喜爱 。
###其它资料参考###普洱茶的冲泡与品饮1、普洱茶冲泡宜选腹大的壶,因为普洱茶的浓度高,用腹大的壶可避免茶汤过浓.建议材质宜选陶壶.紫砂壶 。2、普洱茶冲泡份量:冲泡普洱时茶叶份量大约占壶身20%,将茶砖,茶饼,拨开后.暴露空气2星期,再冲泡味道更好 。3、冲泡普洱茶:要先冲过一次热水对于普洱茶来说这是不可缺少的程序 。因为好的陈年普洱茶至少要储存十年左右,所以可能会带有部分的灰尘在里面 。第一次冲泡茶叶的热水除了可以唤醒茶叶的味道之外,还具有将茶叶中的杂质一并洗净 。第一次的冲泡速度要快,只要能将茶叶洗净即可,不须将它的味道浸泡出来;而第二次以后浓淡的选择就可依照个人喜好来决定 。普洱茶即使变冷以后还是风味十足,所以夏天的时候可以弄得冷一些或者是冰过以后再喝 。4、品饮普洱茶必须趁热闻香,举杯鼻前 , 此时即可感受陈味芳香如泉涌般扑鼻而来,其高雅沁心之感,不在幽兰清菊之下 。5、普洱茶需用心品茗,啜饮入口,始能得其真韵,虽茶汤入口略感苦涩,但待茶汤于喉舌间略作停留时,即可感受茶汤穿透牙缝、沁渗齿龈,并由舌根产生甘津送回舌面,此时满口芳香,甘露“生津”,令人神清气爽,而且津液四溢 , 持久不散不渴 , 此乃品茗之最佳感受“回韵” 。普洱茶的保健功效千百年来 , 普洱茶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 皆因茶质优良 。同时普洱茶的独特风味,还与其有个自然转化的过程有关,转熟后的普洱茶 , 经过特殊的加工程序,压裂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茶团,置于干燥处自然阴干 。再按运输要求,包装入篓,运住外地 。云南地处祖国边疆,西双版纳地处云南边睡,山高水险.在古代交通极为艰难 , 茶叶的外运全*马帮牛帮 , 山路上耽搁的时间很长 , 有的路段马帮一年只能走两趟,牛帮则一年只能走一转,茶在马背、牛背上长时间颠簸, 日晒风吹雨淋,使其内含物质徐徐转化,导致普洱茶的独特泽更明、陈香风味更浓 。药效功能倍增 。柴萼著于公元1925年的《梵天卢丛录》、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遣》《思茅 采访》、《物理小识》、《百草镜》、《滇南闻见录》等古籍 , 都有普洱茶解毒、治病的记载 。近年来 , 国内外对普洱茶的生理、药理功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普洱茶的功能也进一步的得到了开发 。天人合一 个性饮品 健康饮品 1. 地理标志:普洱茶是云南独特有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云南茶叶丰富的内质,也是云南普洱茶独领风骚的根本所在 。2.丰富口味: 云南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成就了普洱茶“一山一味”,“十山十味” 。不同产区,形、色、香、质,绝无雷同的特点 。3. 绿色食品:云南是一个边疆省份,工业产业落后,在很多茶区基本上没有一家化工企业 。这也保证了云南普洱茶,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品质 。4. 越陈越香:悠久的历史,独有的品饮文化,创造了云南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性 。5. 天人合一:自然的陈放,历尽风吹、雨淋、时间的催化,使云南普洱茶的内涵与口感得到升华,如同人生 。这也是普洱茶的天人合一 。6. 个性饮品:丰富的内质、个性鲜明的众多香型及多变的口感,让普洱茶更能满足现代人多层次的各种品饮需求 。7. 健康饮品:含量极高的多种茶元素、微量元素,和最好的水溶性、释出性,让普洱茶成为健康的代名词 。云南普洱茶何以成名,正是因为他的七个独特特点,让普洱茶渐渐走入市场,发展成为一个有希望的产业! 云南普洱茶是一个在原料产地、生产工艺、卫生要求上有苛刻要求的茶种 。但它在香气、口感、冲饮方式等却没有统一标准 。这也是普洱茶为什么会让,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肤色、不同体质的人群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普洱茶的原因 。普洱茶是一个包容的茶 , 更是一个个性鲜明的茶 。
###其它资料参考###行业内人士把普洱茶近百年历史大致分为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茶三个时期 。
1、号级茶——是指从上世纪初起至1938年创立的“中国云南茶业贸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止期间的私人茶庄制茶的产品 。
主要茶品有:百年同庆号(有马龙、双狮)、贡品同庆号、福元昌号(有紫票、红票、蓝票)、宋骋号(有红票、蓝票)、孙羲顺、贡品同兴号(有厚纸、薄纸)、宋骋敬昌号、敬昌号、江城号、同昌号黄文兴、同昌黄记(有红票、蓝票)、杨骋号、普庆号、车顺号、鼎兴号(有红票、蓝票)、易武兴顺祥号、易武永茂昌、福禄贡、思普贡茗、群记圆茶、猛景号、新兴号、云南河内号等等 。
2、印级茶——从1938年中茶公司成立后,生产首批红印圆茶为开始,至1967年 , 在这期间生产的茶品为印级茶 。以中茶公司成立为起点标志,从私人茶庄为主导转变成以国家政府工厂为主导生产茶叶,是一个重大转变,生产的规模和方式、产品的质量和包装特点等都有与号级茶的时代不同,至1967年中茶牌圆茶改为七子饼茶后才有标志着印级茶时代的结束 。主要茶品有红印圆茶、绿印圆茶、无纸红印、无纸绿印、大字绿印圆茶、小字绿印圆茶、黄印圆茶、圆茶铁饼等 , 按资料介绍印级茶大多数茶品都是勐海茶厂制造的 。
3、七子饼茶——二十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茶牌圆茶改名云南七子饼茶为开始,至本世纪初云南各大国营茶厂转制而告一段落 。主要茶品有昆明简体字七子饼茶、下关中茶牌简体字七子饼,上两款是早期与印级茶交错生产的 , 使用的是中茶牌商标 。上世纪80年代有:下关中茶牌繁体字七子饼(8653铁饼)、黄印七子饼(认真配方黄?。⒋罄队∑咦颖⑺队∑咦颖?542-73青饼、8582青饼、红带七子饼、7532雪印青饼、80年代7542和7582的厚纸和薄纸青饼、88青饼等等 。90年代后除了昆明、勐海、下关生产的传统常规茶外 , 印刷包装还有红大益、紫大益牌子的七子饼 。另外,还有后建的大渡岗、黎明等大型茶厂出品和茶商到各大厂订造的七子饼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