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酥油茶为什么是神之物
藏族酥油茶的制作工艺与作用?

众所周知,茶是世界的三大饮料之一,因地域差异,各地的饮茶习惯各不相同,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 。在 藏族文化 中,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是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 。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下,当地人们创造出自己的茶——藏族酥油茶 。下面一起看看它的制作工艺和作用吧 。
藏族的一种饮料 。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 。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 , 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呈乳状即成 。与藏族毗邻的一些民族,亦有饮用酥油茶的习惯 。
简介
藏族人民视茶为神之物,从历代“赞普”至寺庙喇嘛 , 从土司到普通百姓,因其食物结构中 , 乳肉类占很大比重,而蔬菜、水果较少,故藏民以茶佐食,餐餐必不可少 。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
藏族饮茶方式主要有酥油茶、奶茶、盐茶、清茶几种方式,调查结果表明:藏族酥油茶是最受欢迎的饮用方式(平均达73.9%) , 其次是奶茶 。在西藏,在每个藏胞家庭,随时随地都可以见到酥油 。
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藏族家庭里一天至少要饮三次茶 , 有的甚至多达十几次 。简单地说,将特制的茶叶成汁,加以酥油、食盐和精制的香料,在茶桶中用茶杆搅拌成水乳交融状,即是酥油茶 。
藏族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藏语为“恰苏玛”,意思是搅动的茶 。并加有多种食物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 , 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 , 又能补充营养 。
制茶工艺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 。以前,牧民提炼酥油的方法比较特殊 。先将奶汁加热,然后倒入一种称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将“甲罗”——打酥油茶用的木棍,上下抽打 , 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 , 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 。
在碗里盛适量酥油茶,搁一片酥油使之溶化,再掺入糌粑搅拌而成“玛巴” 。抓糌粑时 , 大拇指扣住碗沿 , 其余四指不停地转动,待酥油与糌粑拌匀便捏成小团而食 。
现在,许多地方逐渐使用奶油分离机提炼酥油 。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 。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茶 。制作酥油茶时 。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什,再把茶水倒入藏民称为“董莫”的酥油茶桶 , 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洛”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
美茶美身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 。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 。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瞌睡的时候,还可以清醒头脑 。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 。
茶叶不仅仅作为饮料存在,它还被当作圣物,与经书、珠宝一道,装进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体内,并经活佛加持开光,这尊佛像才有灵气 。藏民家的积福箱里,收藏着此家历代能够得到的神圣物品 , 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茶叶 。
茶味的浓淡、酥油的多少及咸淡,因人而异 。一般体力劳动者 , 尤其是男性,喜茶味浓重,酥油多得喝起来拉粘儿的酥油茶,“那才喝得过瘾,那才叫酥油茶呢” 。而老人、儿童、女性,则饮味道清、淡、香的 。酥油茶不宜喝冷的 , 否则伤肠胃 。藏族家里平时少不了这上等佳饮 。

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则民间爱情故事,叙说了酥油茶的来历 。传说,藏区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 。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 , 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 , 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 。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再次相遇,这则由茶俗引发出的故事,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其它资料参考###导读酥油是藏人的生活伴侣,歌声是藏人的灵魂吟唱 。藏族民歌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从藏民歌的发展过程可看出,藏民族社会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以及文化艺术演变的概况 。无论逢年过节还是收获喜庆;无论是家中休息还是田间劳作,都能听到藏民天籁般的歌声 。
酥油飘香
潘月剑作词 陆城作曲 李任轩首唱
在那高高的世界屋脊上
弥漫着一种神奇的芳香
伴随吉祥的六字真言
美丽的酥油花绽放着热望
阳光打开了人心灵的窗
晨风就带来神奇的芳香
悠扬牧歌回荡在高原
滚烫的酥油茶暖着人心房
酥油飘香 在那高原之上
酥油飘香 在打马仰望的天堂
因为一个向往 爱上一座城
因为一碗酥油茶 我爱上西藏
北京三番音悦文化出品作品
关于酥油酥油与藏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藏区的人们或以酥油煮茶用于饮食,或以酥油燃灯照明,抑或以酥油做花供奉神佛,无不需要酥油 。鱼儿离不开水,藏胞离不开茶,就是藏民族与酥油茶不可分离的渊源和真实写照,更表明了饮茶在藏胞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
藏族人的生活之伴——— 酥油茶 不单单是藏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藏族千年食文化的传承 。清晨起床,藏族人首先进食的即是茶 。家中有亲人出远门,临行前,家人一定要敬上一杯茶,以祝愿亲人一路顺风、平安归来 。在藏民聚居地的车站、码头、候车室里,经常可看到身围氆氇裙的老阿妈或脚蹬藏鞋的老阿爸,总是在肩上背着装满酥油茶的暖瓶 , 或提着盛满甜茶的铝壶,为亲人送行 。
藏族人的信仰之光——— 酥油灯 即使用酥油作为燃烧源的油灯 , 多见于蒙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其中的酥油是从牛奶或者羊奶的油脂中反复提炼出来的 。酥油常温下呈固态,颜色多为乳黄色,而羊奶的则成乳白色 , 酥油灯燃烧时火光稳定,奶香悠然,是蒙藏地区人民供奉神明时不可缺少的法器之一 。
藏族人的供奉之美——— 酥油花 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 。藏语觉安钦巴,意为“十五供品” 。是用酥油为原料 , 以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等人和事物为主题的一种高超的手工油塑艺术 , 有悠久的历史 。最早产生于西藏的雍仲本教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和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带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在大昭寺内供奉 。这尊佛像原来没有冠冕,宗喀巴学佛成功以后,在佛像头上献了莲花形的“护法牌子”,身上献了“披肩”,还供奉了一束“酥油花”,这就是酥油花的来历 。
###其它资料参考###好处:口感好,易消化 。
坏处:摄入的脂肪可能会超标 。
1.酥油茶含脂肪量较高 , 也含有一定比例的食盐和茶碱、单宁、咖啡因等物质 。长期不定量地喝酥油茶 , 可使人食欲减退 。
2.高原居民膳食中牛羊肉及奶制品较多,使得脂质含量较高,而蔬菜水果等较少,构成高脂质、高盐、高胆固醇、低维生素C的饮食特点 。
3.喝酥油茶对高原人健康是有好处的 , 但也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如特殊物理因素影响下,在寒冷季节、从事强体力劳动时等,可以多喝些 。
4.合理安排膳食中各营养素的比例,并根据客观实际适当调整膳食,严格控制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等对人的健康才有好处 。
拓展资料:酥油茶是中国西藏的特色饮料,多作为主食与糌粑一起食用,有御寒提神醒脑、生津止渴的作用 。此种饮料用酥油和浓茶加工而成 。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 。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 , 一来可以治高原反应 , 二来可以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三来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l也可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 。逢年过节炸果子,也用酥油 。藏族群众平日喜欢喝酥油茶 。
藏族喝酥油茶有一定的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加,不能一口喝干 。家中来了客人 , 客人的茶碗总是斟满的 。
###其它资料参考###藏族 。
在藏族同胞的生活中一直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因藏族同胞的饮食结构中,乳肉类占很大比重,蔬菜水果较少,茶不仅可以代替蔬菜水果摄取各种维生素 , 还可以御寒、缓解高反、助消化 , 故大家常以茶佐食 。在西藏 , 每个藏族家庭里一天至少要饮三次茶 , 有的甚至多达几十次 。
在长达千年的饮茶史中 , 藏族人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茶方式 , 主要有酥油茶、奶茶、盐茶、清茶等 , 其中以酥油茶最受欢迎 , 也最具藏族特色 。酥油茶主要是用酥油和浓茶加工制成,其色泽淡黄,味道香醇,既能止渴,又可充饥 。
###其它资料参考###1、酥油茶是藏族的特色食品,是西藏地区的特色美食之一 。
2、藏族酥油茶中的酥油是从牛奶、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然后以茶为主料,混合多种食物而成 。酥油茶在西藏地区广为流行,几乎已经成为了西藏每户每家必备的饮品 。
3、藏族饮藏茶十分讲究,且品饮方法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清茶、酥油茶、奶茶、面茶、油茶、甜茶,形成了藏族独特的藏茶文化 。其中最能代表藏族茶文化特点的是打酥油茶 。
###其它资料参考### 带着信仰,来一场心灵的洗涤,去西藏,你将与一切美好不期而遇,每一个没有去过西藏的人,都无比的向往,并且坚信自己有一天一定会踏上那片土地,去过的人坚信自己会回来,因为灵魂丢在了那里 。
对很多人来说西藏是一种传奇 , 但你真正走上这片土地的时候,那种震撼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当然,对于很多吃货们来说,在这样一个离天堂最近的地方 , 最应该做的就是大吃大喝一场,这样才不枉此行 。
其实西藏的 美食 菜并不多,但是很多的 美食 小吃却是令人向往,而且也只能是在西藏可以吃得到,在别地根本没有,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西藏的特色小吃,相信去过西藏的你也都吃过 。
酥油茶
几乎每个来西藏的游客都会喝上一碗酥油茶,在藏族人眼里酥油茶是神奇之物 。
一般外地人做不出这味道 , 用的是精制的酥油,加上特制的浓茶,两者交融 , 香飘四溢 , 味道咸香 , 甜中有鲜 , 一碗下肚满满的满足感, 冬天喝又暖身又御寒 。
奶渣包子
听着就有一种想要尝试的欲望,用奶渣做的包子到底是这样的?
奶渣包子的原料是耗牛奶,奶渣是提炼酥油以后剩下的渣,新鲜的奶渣口味酸酸的 ,用来做馅 , 很多人第一次吃会吃不惯这个味道,在当地也经常被当做零食吃 。
青稞酒
青稞酒是青海一带的特色名酒,用的是青稞和天然的泉水酿制而成的 。
青稞酒跟普通的白酒明显不一样,青稞酒 入口柔且绵软,喝起来不辣口,不上头,过后留给齿间的感觉很醇厚,喝的再多第二天起来也不会觉得头疼 。
糌粑
糌粑又叫“青稞炒面”是藏族人的主食之一,基本上一日三餐中都有糌粑 。
是将青稞炒熟后用手磨成的粉,有点像北方的炒面,吃的时候碗里放上一些酥油,冲入茶水,加上糌粑面,用手减半均匀后抓捏,香喷喷的糌粑就可以入口了 。
牦牛酸奶
牦牛酸奶很常见,但是在市面上并不常见 , 一是产量有限,二是保质期问题 。
牦牛酸奶表皮有层黄色的 硬脂奶皮,洁白如玉,芳香四溢 , 简直鲜到极点了 ,会有一定微酸的感觉,助消化 , 增加食欲 , 而且还能降低胆固醇的浓度 。
藏面
很多人会以为藏面会很美味,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藏面吃着会有点夹生的感觉 。
藏面用的不 是青稞面,而是小麦面粉 ,做法也很简单,藏面提前煮熟备用 , 等到吃的时候再在牛头汤里烫一下就好了 , 喜欢口味丰富些的话,可以再加些小料,吃起来 鲜香无比 。
石锅鸡
石锅鸡可以说是西藏为数不多的 美食 菜品中让人回味无穷的一道菜了 。
鸡当然是选用散养的最好,选用的锅也是西藏人用皂石专门做的锅 , 保温性很高,炖出来的 鸡肉鲜嫩多汁,又软又烂还有弹性,风味很是独特 。
风干牛羊肉
青海生态环境好 , 非常适合风干制作牛羊肉干,嚼劲十足 。
青海的牛羊肉本身肉质就很细嫩,再加上是自然风干,口感更是一绝, 肉香味甚是浓郁 ,风干后再进行烘烤 , 可以更大程度上锁住牛羊肉的口感 。
血肠
血肠是藏族的一道特色菜,基本上每家每户都会做 。
主要是用牛血或者羊血混上青稞糌粑还有其他的牛羊内脏等辅料 , 加上调料灌制而成的 , 吃法有很多种, 煎、烤、煮、蒸都可以,各具独特风味 。
蒸牛舌
很多外地食客是万万不敢尝试这道菜的 , 听到菜名就容易浮想联翩 。
基本上都是蒸煮的做法,味道鲜美,入口软嫩,重口味的话可以加以调料,不过藏族人口味清淡 , 一般都是直接吃,口感也很不错 。
###其它资料参考###酥油茶是藏族人民的特色饮品 。
在藏族地区,几乎每家每户家中都会备好酥油茶,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招待游客,或是节日祝贺,酥油茶都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饮品 , 在食用一些主食或小吃时,酥油茶更是必不可少的搭档 。
酥油茶的味道比较特别,一般没喝过的人会觉得有点难喝 , 第一口味道怪异,第二口味道淳香,第三口味道流连忘返 。
酥油茶的传说故事
历史上青藏高原上有两个毗邻的部落,曾因琐事结下了冤仇 。可是,后来一个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 , 却偏偏与另一个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一见钟情 。但由于两个部落之间的隔阂,彼此要喜结良缘非常困难!为了阻止这桩婚事,女方部落土司竟然还派人谋害了文顿巴 。
美梅措得知自己的心上人离奇死亡的消息 , 万分悲痛,茶饭不思,整日以泪洗面 。当得知邻居部落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的时候,她毅然只身前往 , 趁人不备跳进了火海 。
一对恋人就以这种残酷的方式,匆匆结束了未曾牵手的爱情故事 , 人们打心眼里赞美这一对苦命鸳鸯对爱情的忠贞 。
【藏族酥油茶为什么是神之物】后来,美梅措投生到了内地茶树的茶叶,文顿巴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 。每当人们打酥油茶时 , 水、茶和盐就自然参和——寓意这对恋人再次聚会,永不分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