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帅的最后岁月:为国忧思至死

《罗帅的最后岁月:为国忧思至死》
1963年,历史的车轮缓缓驶过 , 罗帅的生命之光逐渐黯淡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所忧虑的并非个人生死,而是国家的未来 。他担忧自己离世后,无人能接替他的重任 。罗帅凝视着床边的主席,艰难地吐出一个“华”字 。他们曾共同经历过无数风雨 , 主席自然明白罗帅的心意 。主席眼眶湿润,深情回应:“我懂你的意思 , 他担任领导绝对没问题!你现在最重要的是休息,别说话了 。”听到主席的话,罗帅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
那么,罗帅所提及的“他”究竟是谁?罗帅的健康问题又始于何时?
实际上,罗帅的身体状况早在抗日战争末期就已出现问题 。长期的征战和劳累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 。1945年,罗帅首次感到身体不适 , 但当时正值抗战关键时刻,他不愿离开战场 。直到身体状况无法支撑,他才同意去医院接受检查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肾癌 。医生建议立即手术,否则病情可能恶化 。
得知消息后,罗帅决定尽快手术,以免耽误战事 。然而,主席得知此事后,要求罗帅放下一切事务,专心养病 。关于手术事宜,主席却表示需要等待 。此时,主席正与苏联方面联系,希望能让罗帅前往苏联接受治疗 。毕竟,苏联的医疗条件远超中国 。此外,主席还担心罗帅所在的日本医院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因此,主席迅速安排了罗帅前往苏联的相关事宜 。
在罗帅登上飞往苏联的飞机时,主席再三叮嘱他如实告知自己的病情 。经过苏联医生的检查 , 确认日本医生的诊断无误 。随后,罗帅开始为手术做准备 。远在中国的主席得知这一消息后,甚至比手术台上的罗帅还要紧张 。幸运的是 , 手术取得了成功 。然而,回国后的罗帅不顾医生和主席的劝阻 , 坚持返回工作岗位 。尽管苏联医生告诫他不能过度劳累,但罗帅并未放在心上 。
在战争的重压下,罗帅在工作中首次晕倒 。此后 , 他又因劳累患上高血压 。即便如此,罗帅仍坚守在解放战场上指挥作战 。直到解放战争末期,主席目睹罗帅再次晕倒后 , 将自己的医生派往罗帅身边 。此时,主席深知劝说罗帅无用,不如直接为他提供医疗保障 。然而,即使有了医生的陪伴,罗帅的健康状况仍未见好转 。于是,主席下达了一项命令:减少或避免开会 。对于主席的命令,罗帅坚决执行 。但没过多久,他又重新投入工作 。用他的话说:“习惯了辛劳,闲不下来 。”
1963年 , 罗帅的生命之火即将熄灭 。得知罗帅的病情后,主席专程前来探望 。见到主席后,罗帅的精神明显好转 。然而,此刻他心中还有另一件大事——他离开后谁能继承他的职位?罗帅望着主席,艰难地说出一个“华”字 。主席早已明白罗帅的心思,连忙打断他的话:“我明白你的意思,他担任领导绝对没问题 。现在最重要的是你的身体,少说点话,多休息吧!”听完主席的话 , 罗帅勉强向主席露出微笑 。
【罗帅的最后岁月:为国忧思至死】遗憾的是,不久后罗帅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年仅61岁 。罗帅去世后,主席沉浸在悲痛之中难以自拔 。在与罗帅的遗体告别时,主席提议大家默哀三分钟 。主席站在罗帅的遗体前,最后一次与这位老战友告别 。然而,从罗帅的遗体告别仪式回来后,主席的情绪明显低落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常常独自站在窗边吸烟 。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在思念罗帅,也不敢打扰他 。
一天深夜,主席沉思许久后拿出纸笔写下几个字:“国有疑难可问谁?”这是他首次直白地表达对罗帅的思念之情 。主席与罗帅的相识可以追溯到井冈山时期 。从那时起,他们便开始并肩作战的日子 。主席曾感慨道:“与我一生共事之人就是他罗荣桓 。”他对罗帅的信任可见一斑 。当年主席曾说山东有罗帅一人足矣,足以证明他对罗帅的高度评价 。正是由于主席的担保,罗帅才能在“古田会议”上获得党代表的资格 。主席曾多次向身边的工作人员感叹:“这个人才发现的太晚了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