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会得心脏病吗 宝宝心脏病怎么引起的


宝宝会得心脏病吗 宝宝心脏病怎么引起的

遗传,绝非先天性心脏病唯一因素在临床上,自从实施高层次超音波检查之后,在产前检查时发现胎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例如:法洛氏心室中膈缺损,即可进行引产 。
高层次超音波检查是否能确定为重度或轻度的先天性心脏病 , 其实从小儿心脏科的角度来看,可以矫正皆不属于重度 。即使为法洛氏四重症,甚至大血管转位,仍可开刀矫正 。
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 , 目前医学尚无定论 。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是依病症决定,选择药物或手术 。一般来说 , 先天性心脏病主要分为两类型:
类型1:因心脏缺损造成肺部血流量过多,出现呼吸急喘的情况,一旦造成心脏负荷过大,即可能出现心脏衰竭 。初期会采取药物治疗 , 若控制效果不佳或因为长期服药造成孩子生长迟缓,则视状况建议开刀 。
类型2:因心脏缺损造成肺部血流量减少 , 由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不足,会出现嘴唇发黑、四肢发紫等发绀症状,通常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 甚至有些宝宝一出生即需开刀 。

4种病因,后天性心脏病的元凶造成后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大致有下列4种,其中最常见为心肌炎,而川崎氏症则会导致严重的心脏疾病 。
心肌炎心肌炎,即是心肌本身的炎症病变,多因病毒感染引起 。每种病毒侵害人体部位不尽相同,有3类病毒对于心肌细胞特别具有攻击性,包括克沙奇病毒、肠病毒及腺病毒 。
若在婴幼儿阶段发病多为急性 , 甚至可能出现猛爆性发作,造成死亡 。至于心肌炎的症状为发烧、心衰竭、呼吸急促、心跳及脉搏微弱、意识异常,甚至休克等 。
【宝宝会得心脏病吗 宝宝心脏病怎么引起的】原则上,当心肌细胞被病毒侵袭,若未影响心脏功能 , 主要采取支持疗法,亦即使用呼吸器、强心剂、利尿剂及药物等减少心脏负担 。
若患儿罹患肠病毒且症状严重 , 当心肌射出率低于45%,即启动叶克膜(体外维生系统),为重度心肺衰竭患者进行体外的呼吸与循环 。如能及早发现,在24小时内做处理,治疗效果良好,若超过3天则危险性很高 。
由肠病毒引起的心肌炎 , 若没有引起脑炎等并发症,先采取支持疗法 , 倘若已经过了病症危险期,没其它状况发生,不需做额外的处理 。
不过,就肠病毒来说,多属于急性发病 , 及时治疗,通常不会产生严重并发症,一旦延误时间 , 严重则可能致死;即使成功抢救,引发心脏疾病等并发症也会偏高 。
但有时不一定会出现像肠病毒的严重情况,也许感染后1、2周才慢慢出现症状,刚开始可能感到呼吸急喘,直到照X光才发现心脏胀大 。通常这类肠病毒反而不易察觉 , 令人以为是感冒而延误关键治疗时机,反而更危险 。
川崎氏症川崎氏症是全身性系统疾病,导致后天性心脏病的常见原因 , 好发于1~4岁孩子,如果发生在1岁以下的幼儿则必须非常谨慎 。至于引发川崎氏症的原因不明,好发季节以4~6月最多 。
川崎氏症的症状包括:持续发高烧(39~40°C)超过5天;眼睛红、充血,但属于干性,无分泌物;
手脚出现红肿,当进入第3周恢复期,则会变硬并脱皮;四肢和躯干出现一些红疹;
在口腔的表现,嘴唇红裂,过了1周可能出现嘴唇干裂、微微出血,并出现草莓舌;单侧或双侧的颈部淋巴腺肿大 , 但较少见 。
一般而言,川崎氏症难以诊断的原因在于上述6个症状不会完全表现 。
在治疗川崎氏症方面 , 急性期会使用高剂量阿斯匹灵与免疫球蛋白,让冠状动脉瘤从25%发生率降到5%,待烧退后则调整为低剂量阿斯匹灵,避免形成血栓 。
虽然川崎氏症进入恢复期约为发病后2周,但药物治疗必须持续2个月才评估是否停药 。至于早期高烧阶段,则使用高剂量的阿斯匹灵退烧,待孩子高烧退了,再给予维持剂量的阿斯匹灵,并服用约2个月 。
因此,川崎氏症患儿必须追踪3个月到1年,特别若有引起冠状动脉瘤 , 应定期追踪、按时服药,直至心脏血管病变完全复原 。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主要受到链球菌感染,而链球菌感染在国人最常见即是化脓性扁朓腺炎 。不过,随着医疗进步,国人多能妥善治疗化脓性扁朓腺炎 。
风湿性心脏病必须长期以盘尼西林来治疗,长期以盘尼西林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效果良好,且患者在经过后续追踪,状况也很不错 。
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疾病婴幼儿的高血压成因与成人不尽相同 。就成人而言 , 90%为原发性高血压,造成原因不明 。而婴幼儿90%~95%为续发性高血压,即是有真正原因导致高血压 , 常见原因如下:
1、肾脏功能异常
最为常见的即是肾脏功能异常而引起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分为两类型 , 第一类肾脏实质细胞遭到破坏,例如:链球菌感染造成肾丝球肾炎 。
第二类肾血管病变,肾血管分为动脉与静脉,肾静脉功能异常导致的高血压好发于新生儿;另一种则是肾动脉狭窄造成的高血压 。
若为肾脏病变,多能及早发现,然而,若是肾动脉狭窄,由于没有症状,加上国人就医时不会常规测量孩子的血压,造成发现困难 。
2、主动脉血管狭窄造成高血压
主动脉血管狭窄是小儿高血压的第二常见因素 。
3、分泌腺异常
内分泌腺异常是造成高血压第三常见因素 。小儿的内分泌异常多集中于肾上腺,例如:肾上腺长肿瘤或交感神经干长肿瘤 。

发病症状,视心脏缺损程度心脏病患儿的症状主要依心脏缺损种类及严重度而定,常见情况为下列几种:
发绀嘴唇发黑、四肢发紫、脸色暗蓝等为发绀症状 , 可能是肺部血流量不足或血管转位导致,通常必须立即开刀 。
心跳快、呼吸喘、生长迟缓若出现心脏衰竭 , 会造成肺部血流量增加,导致左心室的负荷较重,临床表现为心跳快、呼吸喘,也因为热量消耗大而造成生长迟缓 。
肺水肿当心脏结构异常,例如:静脉回流出现状况 , 可能造成呼吸急喘 。另外,也会出现肺水肿 , 通常藉由心脏超音波检查诊断 。
心脏有杂音心杂音是心脏内血流所产生的声音 。当心脏结构异常,例如:心室中膈缺损,造成心脏血液流动异常而出现杂音 。

生活起居照护原则照护患有心脏病的婴幼儿时,应掌握下列重要原则:
给予适量水分让患儿摄取适量水分 , 但不宜过量 。然而虽然需限制水分,但不宜限制牛奶的量 , 尤其婴儿的热量来源以牛奶为主,若限制牛奶量,恐造成生长迟缓,甚至必须提早开刀治疗 。
再者,若牛奶以正常的量给予,孩子仍是体重过轻,也较能确定为心脏衰竭造成 。
服用利尿剂,孩子多吃含钾食物含钾食物包括番苆、香蕉等,不过,通常1岁内的孩子还无法食用,因此,医生多会控制利尿剂的剂量 。
多摄取蛋白质食物例如:肉类、牛奶,蛋白质是热量、营养来源,帮助孩子增加体重 。
适度运动,避免过于激烈原则上,在身体忍受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度运动,但如果进行心脏手术,则视开刀的疾病来评估 。
若从右心室开刀 , 会造成疤痕组织,将来恐引发心律不整,则不适合剧烈运动 。另外,如果出现发绀情况,必须立刻休息,以免肺部血流量不足,造成呼吸急喘 。
随着医疗的进步,心脏导管技术也越来越纯熟,像是心室中膈缺损、心房中膈缺损,以及一些心脏疾病等,可进行心导管栓塞手术,不见得要开刀 。
因此,建议父母可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讨论,评估伤害最轻、最适合患儿的治疗方式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