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叶什么时候有
7月份的芦苇叶有毒吗?

没有 。芦苇叶就是芦苇的叶子 。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 , 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芦苇叶上有毛或有细毛 。叶舌有毛,叶片长线形或长披针形,排列成两行 。叶长15-45厘米,宽1-3.5厘米 。芦苇叶7月份正值盛期,可以采摘哂干为药用 。是没有毒的 。

1、箬叶:包粽子用的最多的叶片就是箬叶,它在南方比较常见,在农村的菜园里或房前屋后,可以说到处都是 。箬叶是箬竹的叶片,箬竹是禾本科的植物,它生长快,叶片又宽又大,而且产量高 。每年的端午节前,都会摘一些宽大的叶片用来包粽子 。其实,箬叶除了作为粽叶,它还有不少用途,比如制作斗笠或者作为衬垫茶篓 。
2、芦苇叶:芦苇叶也就是芦苇的叶片,芦苇也是禾本科的植物,它的叶片比箬叶要窄一些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在端午节用芦苇叶包粽子的习俗 。用新鲜的芦苇叶包出来的粽子 , 特别清香软儒 。
3、笋壳叶:笋壳叶也就是竹笋的叶片,也有一些地方用它来包粽子,包扎起来非常结实,而且这种粽子有一股笋的味道,粽香醇厚 。
###其它资料参考###芦苇叶就是芦苇的叶子 。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 , 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世界各地均有生长,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 。我国民俗有在端午节用芦苇叶包粽子的习俗 。
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Lodd.) Munro var. henonis (Mitf.) Stapf ex Rendle 的叶,是中医一味传统的清热解毒药 。有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的功效 。可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等 。
###其它资料参考###粽叶的种类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粽叶是箬(ruò)叶、箸(zhù)叶、芦苇叶,还有月桃叶、芭蕉叶、桂竹叶、荷叶、粽巴叶等其他种类比较繁多的粽叶 。因此,粽叶并不是单指芦苇叶这一种叶子 , 但是芦苇叶可以说是粽叶 。因此,大家不要混淆了 。
外表上看,芦苇的叶子一般比较窄而?。椅捕耸前冀サ模?呈半圆状;竹叶子一般比较宽大,尾端是尖的 。北方市场上 , 卖的新鲜的叶子一般都是芦苇的,而竹叶则压缩的干叶子居多 。所以,个人意见,竹叶子是干燥的一年里什么时候包都可以,现在正是芦苇叶刚下来的时候,当然是吃新鲜的了,其他季节吃不到哦! 从味道上,个人感觉还是芦苇的味道比较好,比较清新 。实际操作起来 , 竹叶比较好包 , 比较适合对包粽子不太熟的人;芦苇因为是新鲜的叶子 , 所以包时候比较容易断裂,不过用之前拿开水烫下就会比较好了 。
###其它资料参考###有关粽子的记载,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子包裹的角子 , 就被称为 "角子";用竹筒密封烤制的米饭 , 就被称为 "筒子粽" 。端午节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 。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 , 到汉代成为正式的节日,时代的变迁让他的内涵越来越重了 。历史会记住他的伟大,而屈原的伟大也被端午节的人们代代相传,永远不会忘记 。甚至屈原人在他的诗中也体现了竞渡的习俗 。在《楚辞》中写到 。畲族河》中写道:"乘舟到沅溪,可以斗转星移" 。这种船是单人木雕龙,比赛用的独木舟和木浆,可以考证其出现的时间 。那是五千年至七千年前 。
东汉末年,用植物灰的水浸泡小米 。由于水中含有碱,用茭白叶包裹成四角形,煮熟后称为广东碱粽 。同时,也有少量的馅料饺子,最受欢迎的是猪肉饺子 。晋代,粽子被正式指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制作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加入了中药益母草 。煮熟的粽子被称为 "义之宗" 。在米饭中掺入稀有动物肉、栗子等,增加了品种 。粽子也被用作社交礼品 。
唐代 。粽子变得 "洁白如玉",粽子的形状出现了锥状和菱形 。"大唐粽子 "在日本文献中有记载 。在宋代,已经有了 "蜜饯粽子" , 也就是水果粽子 。诗人苏东坡有一首诗 "粽子里见杨梅" 。这时还出现了用粽子组成塔、亭、木车、牛、马的广告,说明在宋代吃粽子是非常时尚的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装材料从米叶变成了箬叶 。
目前用芦叶包裹的粽子加入了红豆沙、松子、枣、核桃等,品种更加丰富 。明朝时期 。出现了用芦苇叶包的粽子,又出现了豆沙、松子、红枣、核桃等配料,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朝 。出现了 "火腿粽子" 。直到今天,在农历五月初,中国每个家庭都要泡糯米,洗粽叶 , 包粽子 。花色品种较多 。从馅料上看,北方有很多北京枣花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 。其中,浙江嘉兴粽子是代表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盛行了几千年,并已传播到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
###其它资料参考### 粽叶也就是我们包粽子的叶子,它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芦苇叶、箬叶等等,这些都是可以用来包粽子的 。粽叶在包粽子之前一般都会煮一煮、泡一泡,这样粽叶才会变软更有韧性 。并且粽叶在包粽子的时候,需要进行修剪 。那么粽叶怎么剪呢?下面让我们具体来看看吧!
粽叶怎么剪如把粽叶梗部和尖尖的部分用剪刀剪掉,这样包粽子好看 , 粽叶也不会裹得太厚 , 整整齐齐的 。
对于粽叶,可能有些人认为这是一种叶子,就叫做粽叶,这是不对的,我们只是把包粽子的叶子统称叫做粽叶,但并只有一种 。一般来说,包粽子时用的粽叶最多的是芦苇叶、箬叶 。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则以芦苇叶为主 。
从味道上 , 芦苇有最佳的优势,味道好 , 比较清新 。但实际操作起来,确实是竹叶比较好包,竹叶大而耐煮,尤其适合对包粽子不太熟的人 。芦苇是新鲜的叶子,包时容易断裂,不过用之前拿开水烫下就会比较好了 。外表上看 , 芦苇的叶子一般比较窄而小,而且尾端是凹进去的,呈半圆状;竹叶子一般比较宽大,尾端是尖的 。竹叶子是干燥的一年里什么时候包都可以,但现在正是芦苇叶刚下来的时候,当然是吃新鲜的了,其他季节吃不到 。
粽叶怎么处理1、将粽叶的叶柄剪掉,用容器泡水过夜 。新鲜粽叶则不需泡过夜 。
2、用清水将粽叶的正反两面清洗一下 , 可用手擦 , 也可清洗工具来清洗,但力度切勿过大 , 以免损坏 。
3、往锅里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 。
4、将粽叶放入开水中,煮烫3分钟 。
提示:如果粽叶较多,可以在煮烫时用筷子适当翻动一下 , 尽可能让每张粽叶都浸泡到 。
5、将粽叶捞出 , 再用清水冲洗一遍,放入淘米篮中沥干水分即可 。
处理时注意:
在烫粽叶的时候,如果粽叶是比较干的,就需要在清水中浸泡一晚上 , 但如果是新鲜的粽叶,则不需要浸泡一夜,但是都需要将粽叶放于水中,轻轻的清洗,之后再放于开水中烫,这样能保证粽叶更加的干净 。如果粽叶选择竹叶的话,会比较耐煮 。另外 , 或煮或烫好粽叶后,需要将粽叶放于清水中 , 然后随取随用来包粽子 。
一斤糯米需要多少粽叶大概一斤糯米,50片粽叶就够吧 。
粽叶有芦苇叶和竹叶 。大多是干的 , 因为便于储存 。新鲜的是否填加防腐剂就不好说了,如果是直接采摘的没有问题 , 如果在市场买的就真的不好说了 。另外,颜色太鲜艳的不要购买 , 很可能是用硫酸铜浸泡过的 。
###其它资料参考###1 箬叶和粽叶有什么区别是一种丛属关系 。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角,而粽叶是粽子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由于各个地区植被的区别 , 不同地方使用的粽叶不相同,在南方会使用箬叶居多,北方使用芦苇叶为主,还有一些少见的,比如玉米叶、荷叶等 , 都可以用来包粽子 。
用来包粽子使用的都统一叫粽叶,粽叶可以有很多种,而箬叶是其中一种可以包粽子的植物,因此不能说箬叶和粽叶有什么区别,应该说是一种丛属关系 。
2 箬叶和芦苇叶的区别箬叶箬叶是竹属植物叶,普遍见于南方地区,箬叶的叶子呈长圆形或长三角形,两头渐尖,身体基本是圆形 , 叶片较大,背部有微毛,长10-35厘米左右,宽2-5厘米左右,由于叶片较宽,容易上手,适合初学包粽子的人群 。
芦苇叶而芦苇叶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 , 多见于北方地区,叶片上有绒毛,一般比较窄而?。食は咝位虺づ胄? ,长约15-45厘米左右 , 宽1-3.5厘米左右,由于叶片较窄,包粽子的难度稍大一些 。
3 箬叶和芦苇叶哪个香因人而异 。
箬叶芦苇叶中都具有叶绿素和氨基酸等成分 , 有特殊的防腐作用,气味芬香,是包粽子用的较多的两种叶子 。
箬叶是竹属的植物 , 有淡淡竹叶香,芦苇是禾草植物,有芦苇的清香味,且芦苇一般在4-5月份采摘,而箬叶的采摘期较长 , 可以根据由于每个地区的不同习惯和不同时节,进行选择 。
4 粽叶包之前怎么处理1、清洗:粽叶在使用之前要一张一张清洗干净 , 去除上面的灰尘、杂质等 。
2、水煮:清洗好后再放进锅中加水煮沸,增加叶片的韧性,同时加一些盐,可以起到固色、消毒的作用,煮至变色即可捞出 。
3、浸泡:将煮好的粽叶用水浸泡 , 可以让水分更加渗透进去,使粽叶变的更软好包粽叶一些 。
###其它资料参考###包粽子的叶子被统称为“粽叶”,在我国南方地区多以箬叶为主,北方地区则以芦苇叶为主 。
粽叶是“端午节”节日那天所食用的食物“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粽子古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或以添加辅料煮制而成 。粽叶品种繁多一般以芦苇叶、箬叶等制成,是制作粽子必不可少的材料 , 南方一般以箬叶为主,北方以芦苇叶为主 。
粽叶一般都拥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叶绿素和多种氨基酸等成份,其特殊的防腐作用也是粽子易保存的原因之一,气味芳香,闻之如有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
###其它资料参考###说到端午节,可能大家第一会联想到的就是粽子 , 粽子种类有鲜肉粽、红豆腊肉粽子、裹蒸粽等等 。
令人惊奇的是不仅仅只有粽子的种类繁多,包粽子的粽叶也有很多种 。
你知道粽叶都有哪些种类?你的家乡用的是什么?
▲芦苇叶 。芦苇叶就是芦苇的叶子 。芦苇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十分常见 , 端午恰逢仲夏,新生的芦苇已然长满袖长的芦苇叶片,将其采摘下来稍加修剪,并浸煮一夜就可以用来包粽子了 。我国很早就出现用芦苇叶包粽子的习俗,用新鲜的芦苇叶包出的粽子,清香软儒 。
▲箬竹叶 。箬竹叶是市面上最常见的粽叶,其主要特点的是生长快,叶大、产量高,可供大量采摘,终年常绿 , 叶形优美,生长健壮,因此用来大量的粽子生产再合适不过 。
▲粽巴叶 。一般为云贵高原等地区的粽叶,形式缩小芭蕉叶,属百合科 , 蜘蛛抱蛋属,其根茎,全年可采 。生于深山密林中、山谷、溪边湿润处 。端午节前后,雨水好,光照足 , 叶子蹿得快 。
▲柊叶 。柊叶这种观叶植物可以说与粽子的搭配天衣无缝 , 简称豪华版粽叶 。无论是三角粽子,长条粽子,还是霸气的裹蒸粽,用柊叶包来都是得心应手 。叶清热利尿,治音哑,喉痛,口腔溃疡,解酒毒等 。民间取叶裹米棕或包物用 。
其他的还有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等等 。
###其它资料参考###【端午节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从早晨天蒙蒙亮开始,一直持续到正午才结束 。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 , 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 , 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 。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 。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 。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 , 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 。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 。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汨罗江,奔向龙舟赛场 。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 。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 , 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 。粽子 , 又叫“角黍”、“筒粽” 。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 , 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 。”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 。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 , 品种增多 。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 。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 , 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 。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 。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