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盖碗怎么用

功夫茶茶碗和茶壶分别怎么用?

功夫茶盖碗怎么用

功夫茶茶碗和茶壶分别怎么用
功夫茶茶碗和茶壶分别怎么用,中国人对于茶叶有着一种独特的喜爱,而且饮茶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文化,功夫茶茶具就是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 。下面看看功夫茶茶碗和茶壶分别怎么用 。
功夫茶茶碗和茶壶分别怎么用1功夫茶具包含盖碗、茶壶、公道杯、品茗杯、茶盘、茶巾、煮水壶、茶筒、茶漏、茶夹、茶则、茶针、茶匙、茶荷、壶承、茶滤、茶刀等,其中盖碗的用法为浸泡茶汤之容器,公道杯为分茶容器,茶盘为泡茶的茶台,品茗杯为喝茶器具 , 茶道六君子则为泡茶辅助用具 。
功夫茶茶具名称及用法~茶叶:
1、盖碗
盖碗亦称盖杯,是含盖、碗、托三件一式的茶器 。清代北方流行花茶,茶汤容量较多,具保温功能的盖碗便发展起来 。盖碗的口大,揭开碗盖,茶汤、叶形都能观赏得很清楚 。
平常泡茶时,为了挑选适合的盖碗 , 建议长期使用或选择适合自己大小的盖碗,这样才能泡好一杯茶 。
正常情况下,我们泡茶的盖碗容量为100ml-120ml左右、碗沿略开、盖钮略高、手感不笨重 。
2、紫砂壶
紫砂壶是我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始于明朝正德年间 。
紫砂壶采用紫砂泥为原料,因紫砂壶透气性能好,故泡茶时能够很好的锁住茶香、不失原味 。且紫砂壶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诵俗仙白钜谩?。
3、公道杯
公道杯,一来可以保证茶席桌面清净,特别是在使用盖碗的时候,公道杯显得必不可少,
二来,使用茶壶泡茶时,茶水倒入杯子时容易出现前面的茶水淡,后面茶水浓的现象 。而公道杯在此时,就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
在泡茶时,通常将泡茶壶中的茶水先倒入公道杯中,而后再分别倒入品茗杯中给客人品饮,保证每个人茶杯中的茶汤口味相同 。
4、品茗杯/主人杯
品茗杯,是用来品饮茶和观赏茶汤的专用茶杯 。而大多数爱茶的人,都会选择专属于自己的主人杯 。
品茗杯的选择是有讲究的. 。选择不相匹配的品茗杯,会破坏了品茶的乐趣 。挑选品茗杯,一般容量在三小口最佳 , 且遵循“小、浅、薄、白”四个原则最宜 。
常言道“茶满欺人 , 酒满敬人”在斟茶时,品茗杯中的茶,应斟入2/3的为宜 。
5、闻香杯
闻香杯是用来嗅闻杯底留香的器具,与品茗杯配套,质地相同,加一杯垫则为一套品饮组杯 。闻香杯多用于冲泡高香的乌龙茶时使用 。以瓷器为主 , 也有内施白釉的紫砂、陶制的闻香杯 。
6、茶道六君子~昵茶网茶叶百科:
茶筒
茶筒用于盛放“六君子”中的其余五件茶具 。一般为圆筒状 , 也有很多筒身造型各异的精美茶筒,如曲线形、葫芦形 。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头 。
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茶漏制作材料一般为竹子、木材 , 也可以用瓷或陶制成 。
茶夹
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 , 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也有少部分用金、银制成的茶夹 。
茶匙
又称茶拨 , 茶匙有两用,一用于清理茶壶中泡过的茶的茶渣;二可用于将茶叶拨入茶壶中 。。其制作材料多为竹子、木材 。
茶针
也称为“茶通”,主要功能是疏通茶壶的蜂巢 , 以保持茶壶的壶嘴出水流畅 。茶针的制作材料很多,除了常见到的金银、竹木,还有一些比较珍贵材料 , 如象牙、牛角、羚羊角等 。
茶则
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在取茶时与茶匙配合使用,将茶匙里的茶叶拨入茶荷或茶壶,拨茶的过程其实也是事茶者衡量茶叶量的一个过程,所以在事茶者眼里,茶则也是一种量器 。现在用得最多的是竹子和木材类的 。
7、 其他茶桌配件
除去以上说的茶具外,茶桌上的茶具配件还有不少哦 。如:茶洗、盖置、壶承、茶席等 。
茶荷 :主要用于盛装干茶,供人欣赏干茶的色泽和形状 。材质多为竹、木、陶、瓷、锡等制成 。
茶洗 :又称水盂 , 宛如一个大碗,多搭配干泡台使用 。可用来盛装清洁茶具用水 , 以及第一道茶汤、冷茶等泡茶时产生的废水 。
盖置 :顾名思义,就是用于搁置主泡器的盖子 。将茶壶盖放置在盖置上,不仅能够保持壶盖的清洁 , 还能减少壶盖的磨损 。虽不起眼,但是却是很实用的茶物件 。
壶承 :俗话说得好“一壶一承一茶事” 。壶承主要用于托盛主泡器使用 , 避免水打湿桌面 。现有部分壶承,也有茶洗,盛装废水的作用 。
茶巾 :又称为“茶布”一般用麻、棉等纤维制造 。主要用于擦干茶壶或公道杯底部的杂水,也可以用来擦干桌面的滴水 , 保证桌面整洁 。
桌旗: 作为一种装饰它常常被铺在桌子的中线或是对角线上,让茶桌显得更加优雅 。除了提升品味和格调,还可以保护桌面,是近几年开始兴起的一种茶席布置装饰 。
功夫茶茶碗和茶壶分别怎么用21、茶杯和茶漏
功夫茶具有十几个不同的茶具共同组成,茶杯和茶漏是功夫茶具中最重要的两个存在茶杯是人们用来品饮茶汤的工具,它具有小浅薄等多个特点,而查路则是人们像茶壶中放茶的用具,在使用时需要把它放在茶壶的壶口上,再把茶叶放到漏斗中,这样能防止茶叶掉落到壶外 。
2、茶洗
茶洗是重要的功夫茶具,每套功夫茶具中应该有三个茶洗 , 一正二副,它们的分工不同,正茶洗是用来浸茶杯的用具,而副茶洗则是用来浸洗茶罐的用具,最后一个副茶洗是用来盛放洗杯水和泡过茶叶的用具 。
3、茶巾和茶针
功夫茶中的茶巾是用来擦拭茶壶或茶海底部的用具,它也可以用来擦拭滴落在桌面上的茶水儿 , 茶针则是用来疏通茶壶内网的工具,它能保持水流的畅通,再用紧压茶泡制功夫茶时 , 茶针还能用于紧压茶的分解 。
4、茶海和茶壶
功夫茶具中的茶海也叫茶盅或公道杯 , 人们再把茶汤泡好以后,需要倒入的茶海或者公道杯中,然后再把茶汤分装到不同的品茗杯中 , 这样能使每个品茗杯中的茶汤浓度一样 。茶壶是功夫茶具中最重要的存在,它是人们冲泡茶叶的重要用具,人们把茶叶放到茶壶中以后冲入开水 , 通过浸泡以后能得到美味的茶汤 。
5、煮水器
功夫茶具中的煮水器是用来煮泡茶水的用具,在古代的时候煮水巨多士峰儒而进入现代社会以后,功夫茶具中的煮水器多是以酒精灯加热的小壶或者自动电壶,它能让壶中的水总是保持沸腾状态,能满足人们冲泡功夫茶时对开水的需要 。
功夫茶茶碗和茶壶分别怎么用3如何选择功夫茶的茶具
1、茶壶和茶杯的.选择
大家选择功夫茶茶具最好的选择紫砂或者朱泥成的茶壶和茶杯,茶壶的出水量应该在三到四杯左右,投入干茶时多在茶壶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茶壶的出水量过大 , 功夫茶的浓度就不好控制 。
2、茶盘的选择
茶盘在泡制功夫茶时,也是一个必须的工具,特别是在泡制二道茶时 , 它是必不可少的,大家选择功夫茶使用的茶盘,一定不能选择塑料材质的 , 可以选择竹制或者木制的茶盘,而且这种茶盘要宽而平 。
3、炉和水壶的选择
泡制功夫茶时 , 烧水的炉也是功夫茶具之一,它可以是电炉或者酒精炉,只是在烧制出的水不会产生异味就可以 。这里警告大家选择功夫茶使用的炉和水壶时 , 一定记得不能用电水壶或者饮水机,因为它们的最快高温度只有九十五度,而且在浇制时 , 会不断的沸腾,会让烧出的水质发生变质,泡出的茶汤也会失去原有的滋味 。

功夫茶盖碗怎么用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茶杯、茶漏、盖碗、茶盘、茶则、茶挟、茶巾、茶针、煮水器、茶叶罐、茶船、茶海、茶匙、茶荷 , 每一种茶具的使用方式不同 。
功夫茶具使用方法:
1、茶杯的使用方法,
茶杯的种类、大小应有尽有 。喝不同的茶用不同的茶杯 。近年来更流行边喝茶边闻茶香的闻香杯 。根据茶壶的形状、色泽 , 选择适当的茶杯,搭配起来也颇具美感 。为便于欣赏茶汤颜色,及容易清洗 , 杯子内面最好上釉,而且是白色或浅色 。对杯子的要求 , 最好能做到“握”、“拿”舒服,“就口”舒适,“入口”顺畅 。
2、茶漏的使用方法 , 
茶漏用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
3、盖碗的使用方法,
盖碗或称盖杯,分为茶碗、碗盖、托碟三部份 , 置茶三公克于碗内,冲水,加盖五~六分钟后饮用 。以此法泡茶 , 通常喝上一泡已足,至多再加冲一次 。
4、茶盘的使用方法 , 
用以承放茶杯或其它茶具的盘子,以盛接泡茶过程中流出或倒掉之茶水 。也可以用作摆放茶杯的盘子,茶盘有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 , 形状有圆形、长方形等多种 。
5、茶则的使用方法,
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一般为竹制 。
6、茶挟的使用方法,
又称「茶筷」 , 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 。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
7、茶巾的使用方法 , 
茶巾又称为「茶布」,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 , 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
8、茶针的使用方法,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
9、煮水器的使用方法,
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 , 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 。
10、茶叶罐的使用方法,
储存茶叶的罐子 , 必须无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其材料有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 。
11、茶船的使用方法,
用来放置茶壶的容器,茶壶里塞入茶叶,冲入沸开水,倒入茶船后,再由茶壶上方淋沸水以温壶 。淋浇的沸水也可以用来洗茶杯 。又称茶池或壶壶承,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
12、茶海的使用方法
茶海又称茶盅或公道杯 。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 。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 , 以滤去茶渣、茶末 。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 。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 , 沉淀茶渣 。
13、茶匙的使用方法
【功夫茶盖碗怎么用】茶匙又称「茶扒」,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 , 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 , 故皆使用茶匙 。
14、茶荷的使用方法
茶荷的功用与茶则、茶漏类似,皆为置茶的用具,但茶荷更兼具赏茶功能 。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 。主要有竹制品,既实用又可当艺术品,一举两得 。没有茶荷时可用质地较硬的厚纸板折成茶荷形状使用之 。
功夫茶简介
功夫茶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 , 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 。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工夫" 。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功夫茶" 。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 。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 。今天,海外潮汕华侨还以"工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 。
###其它资料参考###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 。那么盖碗是如何使用的呢?以下是由我整理关于盖碗的用法的内容 , 希望大家喜欢!
盖碗的用法
「盖碗」原本是「个人」、「单次」使用的茶器,而且是「冲泡」与「饮用」功能合二为一,也就是将茶叶放入碗中,冲水后端给客人饮用 。当然也可以将茶泡好后,只倒入茶汤,这时的「盖碗」就有如杯子一般 。
后来发现若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亦有其方便之处,如看得到茶汤 , 易于掌握浓度可以直接欣赏泡开后的叶底,而且去渣清洗比壶来得方便 。因而盖碗演变成了「冲泡期」,搭配盅、杯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茶器组合 。
所以「盖碗茶法」可分为「个人使用」与「多人使用」两种方式 。
置茶:放入适量茶叶 。盖碗一般的大小为140ml , 若打算只冲泡一次 , 建议放2克茶叶(即水量的1、5%) 。可依个人的喜好稍做调整 。
冲水:以适当温度的热水冲泡之 。
计时:上述的茶水比例需要浸泡10分钟方得适当浓度 。10分钟后大致固定于那个浓度,所以此后可慢慢饮用,不会浓度继续升高 。
饮用:端出奉茶 。打开碗盖,欣赏熏于盖底的香气,以盖子拨动茶汤,欣赏茶汤的颜色、茶叶舒展后的姿态,并使茶汤浓度均匀 。将盖子斜盖碗上 , 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以滤掉茶渣,按住盖纽,端碗饮用 。正式场合连托端起,
盖碗多人使用法
轻松场合可只端起碗身 。饮用前若嫌汤温过高,可打开碗盖让其散热 。
将「盖碗」作为「茶壶」使用时 , 就如同「小壶茶法」一般 , 仅是茶壶换成了盖碗 。盖碗倒水、倒茶时的拿法是:将「碗盖」斜盖,留出一道缝隙,大小足以出水,但可滤掉茶渣 。拇指、中指按住盖纽,快速倾倒碗身 。
茶具的搭配与摆置方式同「小壶茶法」 。
从静态道动态:茶巾拿到茶盅的下方 。将倒扣的杯子打开 。若拟「烫杯」 , 将杯子拿到盖碗的前面排成一列,杯托留在奉茶盘上,若不拟「烫杯」,则只将杯子翻正 。
盖碗通常附有杯托,不需要另备茶船 。
备水:将盖碗的位置腾出,将水壶拿到这个地方加水 。一切准备就绪,向客人行礼(或自行调整心情),表示就要开始泡茶了 。
温碗:将碗温热,以免降低泡茶的水温,且可烘托茶香以利「闻香」 。若不是这两项原因,「温碗」可以省略 。
备茶:放置适量的茶叶于茶荷内 。
识茶:持茶荷认识茶叶的状况 , 以利冲泡 , 且便于向客人介绍 。
赏茶:让客人从外观上先了解所要品饮的茶叶 。
温盅:以温碗的水温盅 , 若省略了温碗,温盅也可以省略 。
置茶:将茶荷内的茶叶置入碗中 。
闻香:不论有无「温碗」,都可以持碗欣赏茶叶冲泡之前的香气 , 自己先欣赏,再让客人欣赏 。闻香时只取碗身与碗盖,欣赏后即行盖上盖子 。
冲第一道茶:冲入所需温度的热水,冲水高度以盖子不浸到水为原则 。
计时:冲完水 , 放回水壶,盖上碗盖 , 按下计时器开始计时,没计时器时用心算
烫杯:以「温盅」的水「烫杯」 。若没温盅的水,先倒一些水入盅,再持盅烫杯,若无烫杯需要,甚或欲降低茶汤温度以利品茗,可不烫杯 。
倒茶:待茶汤浸泡到所需浓度 , 持盖碗将茶汤倒入盅内 。
备杯:若行「烫杯」,将烫杯的水倒掉,放回奉茶盘上 , 若未行「烫杯」 , 则直接进行下一个步骤 。
分茶:持茶盅将茶分倒入杯 。
端杯奉茶:端起奉茶盘,请客人自行端取杯子 。自己的一杯等回座位后,放下奉茶盘,再行端取 。
冲第二道茶:调整水温,冲入适量的热水于碗内 。将计时器归零 , 重新计时 。
持盅奉茶:把泡好的茶倒入盅内 , 将盅与茶巾放于奉茶盘,端奉茶盘 , 持茶盅将茶倒入客人的杯内 。
去渣:泡到茶味变淡,持渣匙将碗盖内附着的茶叶清入碗内,再将碗内的茶叶清于排渣孔(或水盂)内,渣匙暂放茶巾上 。
涮碗:倒半碗水 , 将渣匙清洗干净 , 擦干,放回茶巾盘上 。倒掉碗内残渣,放回碗托上,盖上碗盖,提起碗身 , 沾干碗底,暂放于茶盅的上方 。
归位:将碗托擦干 , 桌面水滴沾干 , 碗身放回碗托上 。
清盅:将盅口滤网暂放茶巾上 , 倒入八分水于盅内,持盅将滤网的茶渣冲掉 。滤网归位后持茶盅于客人杯内倒入半杯热水 。客人品饮茗泉之美,也将杯子内的茶味冲洗干净 。最后擦干盖置 , 关掉煮水器,计时器归零 。(若不是继续以原来的茶具泡饮第二种茶,也不是为了表现茶道的完整性,可以省略「去渣」至「清盅」的动作 。)
收杯:客人将杯子送回奉茶盘上,并向司茶或主人致谢 。
盖碗的使用程序
1、洗杯——白鹤沐浴
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
2、落茶——乌龙入宫
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称为“落茶”或“投茶” 投茶量可根据个人爱好而灵活掌握、一般为5--8克 。
3、冲茶——悬壶高冲
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
4、刮沫——春风拂面
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 , 
5、出汤——玉液回公 , 
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
6、点茶——韩信点兵,(关公巡城)
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
7、看茶——赏色闻香,(喜闻幽香)
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
8、品茶——品啜甘露, (领悟岩韵)
品武夷岩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
注:初用盖碗时,容易烫手,使杯中茶汤倒之不尽,会使茶汤显老,应多加练习 。
###其它资料参考###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 , 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 。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 。二、茶漏:常用冲泡茶时,放在壶口上 , 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三、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 。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 , 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 。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四、茶盘:茶盘就是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巫纯煞娇稍不蜃魃刃危豢梢允堑ゲ阋部梢允羌胁? ,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 , 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 。五、茶则: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 。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 。六、茶挟: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 。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七、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 , 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 。八、茶针:一般是木质、角质材料制作而成 。另外喝普洱茶的习惯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 。茶匙,茶针,茶夹,茶则 , 茶海 , 连同茶筒,六个器具又称为茶道六君子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 , 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 , 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 。十、茶叶罐: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 。从质地上区分,茶叶罐的一般有锡制、铁制、陶瓷、玻璃、纸制等,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 。十一、茶船: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 。始于南朝 。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 , 后因其形似舟 , 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 。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 。十二、茶海: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 。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 , 以滤去茶渣、茶末 。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 。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 。十三、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 , 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 , 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
###其它资料参考###用盖碗饮茶,男、女的动作与气度略有不同 。
女士饮茶讲究轻柔静美,左手端托提盖碗于胸前,右手缓缓揭盖闻香,随后观赏汤色 , 右手用盖轻轻拨去茶末细品香茗;男士饮茶讲究气度豪放,潇洒自如,左手持杯托 , 右手揭盖闻香,观赏汤色,用盖拨去茶末,提杯品茶 。
女子用盖碗

###其它资料参考### 随着近年来茶文化的盛行,让许多不曾喝茶的朋友纷纷对泡茶痴迷了起来,对于茶文化中最为重要的茶艺表演盖碗都是泡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那么对于一些新茶友来说如何使用盖碗来泡茶呢?这肯定是一个难题 , 我接下来教大家正确使用手中的盖碗,泡出一杯好茶 。
盖碗 , 又称为三才碗 , 由茶盖、茶碗、茶托三部分组成,看似简单,但也让很多的初次接触的茶友们感到头疼 , 把握不好它的使用方法,稍微不注意的话很容易烫到手 。
盖碗泡茶的时候也要注意茶叶的.重量 。在茶叶市场上,通常都会在茶叶包装上注明茶叶重量:
红茶的克数一般为5——6克凤凰单枞、铁观音、岩茶等为8克左右投茶量在5——8克左右建议使用容量在130cc——145cc的盖碗如果是泡茶较为淡的茶友建议使用容量为120cc的盖碗 。
如果是冲泡普洱茶则建议使用容量在130cc——145cc的盖碗 , 因为泡普洱茶的投茶量一般为5——7克左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容量在130cc——1450cc的盖碗能够更加灵活的冲泡的茶叶 。
对于盖碗来说 , 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注水量的问题,水倒多了会烫手,水倒少了的话茶就会太浓 。对于新手来说,最适合的比例则是七八分满,既不会烫手,也不影响茶的口感 。
盖碗倒茶的方式也需要多注意,尤其是拿盖碗的手势 , 否则不仅影响泡茶的美观,还有可能会烫伤你的手 。拿盖碗的正确手势,手指应该是放在盖碗的口沿上,不要碰到盖碗的杯身和杯盖,拿起后让茶水顺着大拇指的方向流出 。倒茶的动作要快,尽量不要停顿,盖碗如果拿的时间太长 , 会慢慢变热,这时就更难倒茶了 。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盖碗的出汤快慢 , 这一点倒是因茶而异、因人的口感而异,对于普洱、乌龙这些口感较浓烈的茶来说,需要快一点出汤,否则茶汤会容易苦涩而对于绿茶、红茶这部分滋味相对清淡的茶来说,则可以需要缓一会再出汤 , 让其香气、滋味得以完美绽放 。当然,这一点也要因人而异 , 有的茶友喜欢浓一点的茶汤,所以可以慢一点出汤有的茶友喜欢淡一点的茶汤,则出汤就需要快一点 。
用盖碗来泡茶其实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多注意注水量、拿盖碗姿势以及出汤时间的话,就算是初次接触盖碗也能泡出可口的茶来 。当然,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话,不妨买一套茶具多练几次 , 相信也是可以的 。
如何喝盖碗茶?
很多人喝盖碗茶直接将盖子拿掉 , 大口吞饮还有一些人会用嘴去吹盖碗表面的茶叶,这些喝盖碗茶的方式都是错误的 。
喝盖碗茶需左手拿茶碗托盘,右手拿茶盖,用茶盖轻轻在茶汤表面”刮“几下,目的是为了将浮在茶汤表面的茶叶滗去 。在喝盖碗茶时 , 不能大口吞饮需要一口一口的慢慢品饮 。

###其它资料参考###功夫茶步骤全程图解一. 温茶器 泡茶前先将沸水注入盖碗或茶壶,一来有清洁茶具之效能,二来能提高茶具之温度令其完全发挥茶叶之色、香,味的本质 。二. 洗杯 使用杯洗清洁 三. 置茶 用盖杯的是侯可泡茶前先将沸水注入盖碗或茶壶,一来有清洁茶具之效能,二来能提高茶具之温度令其完全发挥茶叶之色、香,味的本质 。二. 洗杯 使用杯洗清洁 三. 置茶用盖杯的是侯可以直接用茶则置茶,投茶量则视乎所冲泡之茶类与及个人之口味 。使用茶壶时则可能需要用茶漏帮忙置茶,再用手轻拍茶壶 , 令茶叶摆放得平均 。四. 洗茶茶叶是农产品,故此茶亦虽要清洗,只需注水于茶叶再实时倒出便可 。五. 注水注水时最重要是注意水温,因为不同的茶叶要不同的水温 , 如要降温则可能要用茶海 / 公道杯降温 。注水于盖杯时可高冲,使茶叶滚动 。注水于茶壶时切忌太速,以致茶叶冲出壶外 。注入沸水后,高温会令茶壶产生泡沫,可用茶壶盖轻轻抹去 六. 浸泡盖碗浸泡时可用盖来返动茶叶,使茶叶更易散开 。用紫砂壶冲泡时则可再用热水温壶,用热力外内一起将茶味迫出来,但玻璃茶壶则不宜 。七. 出茶 出茶时可先倒入茶海 , 再倒入饮杯 。亦可直接倒入饮杯,先将茶杯整齐排列,以打圈式倒茶 (亦叫作关公巡城),令每个茶杯都平均注满 , 直到后来每滴倒下时 (亦叫韩信点兵)也要平均滴下,使每杯的茶色及茶味浓度亦能相等 。倒出时要沉壶提手(即茶壶要自然垂低,手腕提高而手肘沉下),动作自然舒适为上 。
###其它资料参考###1、茶盘:用于盛装茶杯等,材质、款式都比较多,但不管什么材质,选择时都有尊重四字要诀:宽、平、浅、白 。即盘面要宽,盘底要平 , 盘边要浅,色要白 , 这样可以起到烘托茶杯、茶壶的作用 。
2、盖碗: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 。盖碗,又称"三才碗" , "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 。"茶托"又称"茶船" 。盖碗茶 , 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 。
3、茶海:又名公道杯 。一般是泡功夫茶的时候,用来分茶用 , 因为茶汤先倒到茶海,所以茶汤比较均匀 , 不会前面到出来的比后面倒出来的淡,比较公道 , 所以又称公道杯 。
4、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是乌龙茶特有的茶具,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时使用 。与饮杯配套,质地相同 , 加一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 。
5、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 。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主要用于乌龙茶的品啜,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的;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 。
6、茶滤:又称茶斗、茶漏,茶艺的主要茶具之一 。常用在小壶冲泡乌龙茶时,放置于壶口 , 便于置放茶叶,以免茶叶外泄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