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丨“抓药”从何而来


趣历史丨“抓药”从何而来

文章插图
到药材铺里买药,又称为“抓药”[粤语“执”(谐音)] 。这里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趣历史丨“抓药”从何而来】唐代药王孙思邈常外出行医采药 。因为采的药很多 , 且性味功效又不相同,所以不能混在一起 。
为了分类放置 , 他特意做了一个有许多小口袋的围身 。一次,他行医采药到一个村庄,听到一阵狗叫 , 只见一妇人躺在地上 , 喊声十分痛苦 。原来她被狗咬伤了,鲜血直流 。孙思邈急忙从围身口袋里抓出一种药来 , 给她敷上,不一会儿血就止住了 。围观百姓惊呼:抓药真灵 。
药王就是这样采药到哪里,行医到哪里的 。他给病人诊治后,就从口袋里一小撮一小撮地抓出药来 , 所以人们就把这叫“抓药” 。
后来人们开药店,为了使众多的药物不易混杂 , 更便于分类取药,店主就仿效药王的办法,把药柜内做成一个个格子的抽屉,抽屉里再隔出三或四个方格 , 以此来放置药材 。而抽屉外则写上中药名称,这便称之为“百子柜” 。
直至今日 , 我们去药材铺买药仍叫“抓药” 。

猜你喜欢